军报记者专访: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08:28 解放军报 | |
本报记者 韦伟 9月7日,我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9月12日至18日,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28届全球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4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就当今世界的社会保障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这是该协会成立77年来第一次在我国召开全球大会。 上述两件事是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对于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保障的状况?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高度重视社保体系建设经过努力取得显著成绩 王东进说,我国政府专门阐述社会保障现状和社会保障政策白皮书的首次发表,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社会保障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为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做的不懈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又很不平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政府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统一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解决经济转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两个确保”,即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建立“三条社会保障线”,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998年以来,我国28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800多万失业人员得到了失业救济,确保了3600多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2200多万城市贫困人口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王东进介绍说,我国政府积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继在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进行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积累经验。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社保立法工作受到重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目前,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已从国有单位职工逐步扩大到城镇各类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并在一些地区进行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试点。1998年到2003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11203万人增加到155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从7928万人增加到1037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998年全面改革,参保人数已达10902万人。 我国对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也十分重视。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已经纳入了社会保障的内容。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把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庄严地写入《宪法》,这是社会保障最权威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与之相适应的法规,如《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等,同时出台了相关配套的规章。应该说,现在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王东进透露说,社会保险法已经纳入了全国人大立法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与有关方面进行起草工作。社会保障改革面临四项挑战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保 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使他们感到更有安全感,促进了社会的公正与和谐稳定。今后应该使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人口老龄化。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已经从1998年的100多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00亿元左右。从城镇的养老保险计划来看,现在已经达到了3个在职者养1个退休者的比例。这样一个老龄化的过程还在持续,还在发展。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末期,老龄化会进入高峰期。如果现行的政策不做调整的话,那时候将要达到10个在职的人要养活4个甚至更多退休人员的比例。 二是城镇化。未来十几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由此带来的首先是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如何适应城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转移劳动者的需求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同时,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后,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会更加突出。 三是就业形式多样化。近几年我国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非公经济已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渠道。传统的以“单位”为本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为数众多的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覆盖范围。 四是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要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还要受国际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改善劳动条件,提供基本保障,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重大课题。 王东进说,如果没有中国政府这些年来致力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致力于“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的建设,中国现在不可能有这种安定、团结、齐心协力搞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社会保障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的从业人员都要参加社会保障,每一位公民都要不同程度地享受社会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解放军报2004年09月13日第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