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沈阳军区某集团军依托科研院所合力攻关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 07:47 解放军报

  近年来,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在群众性技术革新实践活动中,有效探索出一条依托科研院所合力攻关的新路子,先后开发研制了近千项革新成果,其中有10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部分项目在全军推广。

  那年,该集团军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个集训活动。某部精心准备参加演示的5项革新项目,却因为技术不过关“卡了壳”。此时,正在该部维修通信设备的两位工厂技术人员主
动请缨,不到两周时间,便将难题全部攻克。

  这件尴尬事引起了集团军领导的反思:搞科研革新必须破除“门户之见”,充分利用地方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设备优势,博采众长。为此,他们先后与40多家军地科研院所、工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起一系列科学高效的“联姻”制度。

  建立专家评审制度。每年年初,他们邀请地方科研院所、工厂与有关技术专家,会同集团军专业技术人员,对各单位上报的技术革新项目逐一审定、论证、确定有价值的研究项目;每半年,再对革新项目研制进展情况进行指导,及时解决革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淘汰层次较低项目;每年底,集中对研制的项目进行验收,并进行成果评定。

  建立人员培训制度。他们建立了聘用专家制度,每年拿出15万元设立聘任基金,定期邀请军内外的专家学者到部队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指导;结合新装备换装等时机,及时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和革新能手送出去培训,拓宽军队技术人员的培训渠道。

  建立成果转化制度。他们根据部队的需要,把革新成果,及时推广到部队。近年来,他们把专家学者提供的100余项新技术推向训练场,既提高了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的层次和质量,又节约了大量经费。

  新机制迸发出巨大威力,使该集团军取得一系列喜人成果。仅去年一年,集团军就有12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国家发明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过去,由于受资金和设备条件的限制,技术革新成果推广困难,造成“成果一大片,部队看不见”。某装甲团研制的3项获奖成果,因为没有生产能力,在箱底压了整整4年。与工厂、科研院所“联姻”后,这些成果迅速转化为战斗力和保障力。某装甲师研制的某型装甲器材固定装置,还配发到全军机械化部队。

  过去,该集团军一些技术人员技术革新周期长、效率低。如今,军地集智攻关使技术革新效率大大提高。某团研制开发“远程火力侦察控制系统”,连续攻关了1年多,也没弄出个眉目来。后来他们与一家院校联合攻关,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实现了火炮的全时域、全天候自主定向,保障效能比原来设计的提高了两倍多。

  曾几何时,该集团军的技术骨干,都是“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近亲繁殖”,使技术骨干眼界窄、创新能力弱。这些年来,集团军先后有1000多名干部和技术骨干被送出去培训,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科研能力。某修理营“土专家”姚殿祥,多次被派到科研院所和出国学习深造,在革新工作中成绩突出,直接由战士提拔为专业技术军官。(解放军报2004年09月09日第2版)


推荐】【 】【打印】【关闭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