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战略评论:以色列——大炮与黄油不可兼得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 14:48 人民网

  以色列地狭人稀,物产不丰,但经济却比较发达。据统计,截至2000年,以色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十一位,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跻身世界12个发达国家之列。尤其在高科技方面,以色列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然而,以色列经济近年来接连遭遇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战乱破坏了经济环境,黄油和大炮互相制约。对于以色列这个资源匮乏、国力有限的国家,二者兼得几无可能,这一
困惑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由于历史原因,以色列长期与其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处于战争或敌对状态,这使它不得不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把本该用于生产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放到国防当中。多年来,以色列的国防开支一直占预算总额的1/3上下,这一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比美国还多出近5倍,无疑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也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具有较浓重的战争经济特色。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色列经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日益加剧的军费开支使它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到198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445%,政府不得不采取压缩银根、冻结工资等经济紧缩政策,勉强渡过难关,经济从此步入疲软甚至停滞状态。

  第二次是1987年底,被占领土内的巴勒斯坦人爆发首次起义,共持续了4年,结果,为镇压起义,以军每天的开支就高达200万美元,致使国内经济形势严重恶化,游客锐减,收入骤降,通货膨胀率达到30%以上,货币贬值25%,使1985年以色列政府制订的经济稳定和复兴的计划成为泡影。

  第三次是2000年9月底新一轮巴以冲突后,以色列经济急转直下,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00年的GDP增长率为7.5%,2001年一下子跌到0.9%,2002年再减少1%。其中,高科技、旅游和建筑业是遭受打击最大的产业,高科技出口平均下降45%,旅游业收入锐减了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2.9%,全国失业率高达9%。面对如此萧条的经济局面,以色列总理沙龙发表电视讲话,呼吁国民“勒紧裤带过日子”,做好应对经济困难的准备。

  与此相反,从1991年马德里和会启动到2000年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前,局势相对平静,也正是以色列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这期间,其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7%左右。个中缘由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须归功于难得的和平环境。正是有了和平环境,政府才可以集中精力发展高科技生产,强化外贸和出口,并尽可能多地吸引外资、外援和外来游客等,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由于同位于阿以冲突前线的阿拉伯国家都处于谈判状态,以色列的军费开支也相对降低,一些军用技术开始转化为民用技术,政府将军事上的科技优势用于经济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述事实清晰表明,以色列正在面对黄油与大炮的取舍与排序。是增加国防预算、激化巴以冲突?还是避害趋利,弃大炮而就黄油?何去何从,以色列政治家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