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总后青藏兵站部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纪事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 08:22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范炬炜 李学勇 本报特约记者 唐向东

  2004年,青藏高原6月天,大雪覆盖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

  站在天地相连的风雪山口,记者眼前是青藏公路上长长的军车运输队,脚下是油流奔涌的输油管道和信号繁忙的光缆线路。我们来到了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
斗”精神享誉全国的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

  自1954年至今,青藏兵站部为国支边值勤已整整50年。50年来,这支英雄的队伍承担了驻藏部队80%的公路物资运输、西藏地区几乎100%的油料输送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同西南边防的重要通信联络任务。一代又一代青藏兵站部官兵,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四千里青藏线上驭铁马,舞油龙,牵银线,为西南边防的巩固和西部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十几年,他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形成并发展了“三个特别”精神,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也正是他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不断发扬光大“三个特别”精神的结果。

  山外的世界一天比一天精彩,给兵站部官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带来了新的挑战

  “儿当兵当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唱着这首高原军人自己的歌———《西部好儿郎》,又一批新战士入伍来到天路上。他们,注定要经受前辈们都经受过的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

  在海拔4500多米的安多兵站,我们见到了几位今年入伍的战士。他们人人脸色发乌、嘴唇发紫,伸出手来,指甲凹陷。站领导说,这里最低气温达-40℃,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

  自然环境不变,这些“传统型”的苦就要继续吃。而另一方面,社会在发展,山外的世界一天比一天精彩,又给兵站部官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批批地方大学生参军来到兵站部,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听见了内地都市的召唤,家乡的亲戚朋友、昔日的老师同学以优厚的待遇向他们发来邀请,让人心动;

  宏大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正紧挨着青藏公路进行,那边建设者们的工资比这边军队干部的工资高出两倍半,形成鲜明的“军地反差”;

  还有,不时有家属跑到部队,随之而来的还有无奈、怨气与争吵,因为她们下岗了……

  面对新的挑战,艰苦奋斗的旗帜能不能高举不倒?“三个特别”的传家宝能不能在这一代人中传承下去?青藏兵站部党委“一班人”和广大官兵作出了回答。

  他们用无声的行动体验和体现着艰苦奋斗。

  “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我们与兵站部姬成录部长就相遇在五道梁这鬼门关。他在带队检查全线泵站的建设情况,用那双粗糙的大手与记者紧紧相握,寒暄片刻后,又带着一帮人匆匆上路了。他已记不清这是第二百几十次上线。随行的干事说:“兵站部12名党委常委都是老高原,时间最短的也干了25年,每人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跑在线上。”

  长江源头沱沱河兵站,一脸“高原红”的站长王洪志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中奔跑着接待车队进站。战士们告诉记者:“站长一身都是病,家里困难一大堆,但他从来不跟我们说。”说到工资待遇,王洪志对记者笑着说:“有钱当然好,能办很多事,但咱当兵的人哪能老谈钱!”

  榜样的力量凝聚起军心。不久前,某汽车团八连在唐古拉山口遭遇暴风雪,气温骤降至-40℃。官兵操起铁锹、脸盆甚至饭碗,铲雪开道。手冻僵了,就把铁锹抱在怀里铲;脚冻麻木了,就跪在地上扒。一昼夜后,他们冲出风雪围困到达目的地,有21名官兵被冻伤。

  他们用强烈的责任心诠释着艰苦奋斗。

  青藏线是通往西藏唯一一条集公路运输、管线输油和光缆通信为一体的立体大动脉,一旦堵断后果不堪设想。这一点是兵站部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必讲的内容,每个官兵都明明白白。

  沱沱河泵站的老兵张生贵,为抢修油罐劳累过度昏倒在地。医生在抢救时发现他胳膊上有许多针眼,再三询问他才道出实情:有一次他累得跌倒在工作台上,胳膊被扎破出血,突然感到一阵轻松,舒服多了。思来想去,张生贵似乎明白了其中奥妙,这里海拔高,他的血红素高达正常人的两倍,心脏负荷很重,也许通过放血可以舒缓心脏的压力。后来他就到卫生室要了酒精棉球和针头,每到工作太忙太累时,便给自己扎上一针。

  河南大学本科毕业入伍的某汽车团二营教导员张冬亚告诉记者:他曾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高原回内地工作,但“责任”这两个沉甸甸的字使得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有时跟过去的同学谈起来,人家感到费解,但张冬亚认为没有必要强求别人的理解。

  既然吃苦,就要吃得有价值;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善于奋斗

  有人说:“在青藏线躺着就是奉献。”青藏兵站部的官兵却认为,与其苦熬,不如苦干,既然吃苦,就要吃得有价值,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善于奋斗!兵站部政委李海乾告诉记者,官兵们不但能够把艰苦奋斗、“三个特别”的传家宝继承下来、传递下去,还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为了让艰苦奋斗有更大的成效,兵站部党委打出的第一记重拳是根据实际狠抓高原部队正规化建设。

  近年来,兵站部汽车运输、管线输油、通信值勤、兵站接待等都实行了正规的工作程序。在各汽车团,《正规化运行管理程序》使得每个运输连队的出车率都保持在83%以上。在某综合仓库,《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和正规化操作规程造就了操作手们“一叉准,一放稳、万袋无破损”的骄人业绩。这里的叉车操作手完成一次装卸不用30秒,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仅需1分钟,创造了在高原缺氧条件下日装货量4000吨的记录。

  他们的第二记重拳打在了科技创新上。在拉萨兵站的计算机室,记者上了兵站部的局域网。轻点鼠标,就能浏览总部和友邻单位网站;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在4000里青藏线上迅速传达指示,反馈各种情况;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网络中心与各基层终端可以“面对面”交流。

  近年来,兵站部先后建成自动化信息网、通信装备网络管理系统和通信值勤网。兵站部所属22医院,把“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引上了青藏线,医务人员通过网络可以与千里之外北京、上海的医学专家进行会诊,开展业务研讨。

  第三记重拳,是狠抓、真抓学习,全面提高官兵素质。他们认为,提高艰苦奋斗的效益,根本要靠高素质的官兵。

  与兵站部的技术人员交谈,记者问起:“你们觉得现在最值得吃的是什么苦?”大家不约而同:“学习之苦!”

  管线部队总工程师王安平,已出版了4本教材和1本论文集。由于长年累月熬夜苦读,他的眼睛疲劳过度,一见风就流泪。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每次上线他都带头走在最前面,有一年他竟在线上呆了232天。那年昆仑山口地震造成管线焊缝破裂,他在-26℃的严寒中带人连干4昼夜。完工后,他点上一支烟,没抽两口竟睡着了。今年6月,他又有一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拳连击,效益最终显现在了战斗力的提高上。去年,兵站部组织的“应急支援后勤保障研究性演习”,在海拔4300米以上地区顺利进行。演习真实地检验了官兵艰苦奋斗的成果,增强了部队“拉得出、供得上、联得通”的快速保障能力。

  艰苦奋斗在改变着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自己,造就了一代代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的官兵

  记者在格尔木参加某汽车团出车仪式,感觉热闹得像过节,毫无伤别的气氛。车队披红挂彩,官兵容光焕发,欢送的人们敲锣打鼓,家属手举鲜花笑脸相送,整个仪式壮而不悲。

  翻过唐古拉山口,部队停车休息,官兵脚踏世界屋脊唱起军歌,说这样既能防止瞌睡,又能展示部队的精神面貌。

  面对我们好奇的目光,同行的秦大章副政委说:“是不是觉得我们有点苦中作乐?是的,我们就是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官兵的乐观精神,不仅要勇于吃苦,而且能乐于吃苦,吃出自豪感和荣誉感,吃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路走来,亲眼目睹兵站部艰苦奋斗的巨大成就,记者对这种“自豪感和荣誉感”有了深切的理解。到达格尔木的第一天,就有人乐颠颠跑来给记者报信:“新建的高原蒸汽浴室刚好今天开张,让你们给赶上了!”

  洗罢高原桑拿浴,登车上线,发现如今沿线各站已今非昔比,宿舍像宾馆,取暖有暖气,娱乐有设施。兵站部拨出专项资金,在公路沿线研制成功防低氧、耐严寒的“高压热水淋浴系统”,让过路官兵洗上了热水澡;各伙食单位都办起自助餐,官兵顿顿吃上了八菜一汤。说起这些变化,官兵的自豪感真实地写在那一张张饱经风雪的脸上。

  走进格尔木,我们还见识了部队建的全市第一个足球场、第一座文化活动中心……在某汽车团,我们观看了上千官兵同台演出的“文化广场活动”表演,那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婉转动人的“青海花儿”,让我们真切感受了一回阳刚、高雅的高原军营文化,官兵激越的脚步、生动的脸庞也使人看到,艰苦奋斗在改变着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自己,造就了一代代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的官兵。

  青藏兵站部的带兵人是清楚这一点的,我们的采访活动结束时,兵站部党委正按照总部有关通知的要求,部署团以上领导干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并结合部队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发扬“三个特别”精神的新思路。

  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三个特别”精神作为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在青藏线部队的特有表现,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代一同前行。(解放军报2004年09月02日第1版)


推荐】【 】【打印】【关闭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