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空降兵勇士鏖战密林6昼夜探索完善一批新战法训法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08:00 解放军报

  文/本报记者 谭洁 刘兴安 张金玉 特约记者 赵启洪

  盛夏时节,空降兵某部在某大山腹地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抗演练。

  “蓝军”是声名显赫、战功卓著的空降兵某大队。“红军”则是从全空降兵部队百里挑一选拔出来的一支侦察分队。他们经过10多个月的强化训练,侦察、生存能力十分了得
。此番龙虎相斗,必有一场好戏。

  记者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密林深处探访“蓝军”,一路跟随“红军”行动。(一)场下是战友,上场成“敌人”,对抗出招毫不手软——“无情对抗”是座右铭

  记者冒雨来到“蓝军”前线阵地,已是午夜时分。

  “再过几个小时,我们的对手就要来了。”“蓝军”战士吕海斌小声地告诉记者。密密麻麻的白桦林深处,他和战友们像猎人盼望猎物般兴奋地期待着对手的到来。

  “这可是一支高素质的空降兵‘蓝军’分队,大学生占了一半以上。这次演练前,他们将外军战术思想、武器装备等相关知识摸了个透,军事地形学、战场英语、战场救护等20多个训练课目项项优秀。他们的训练难度、强度甚至超过‘红军’。”教导员刘俊声音虽小,却压抑不住话语中的自豪。

  夜幕下的白桦林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潜伏的“蓝军”一遍遍算计着尽快将对手“置于死地”。“无情对抗”是他们的座右铭。战场下是战友,战场上成“敌人”,对抗出招毫不手软,他们要全力当好“红军”的“磨刀石”。

  莽莽林海,风吹草动一览无余,高技术装备纷纷亮相——

  “蓝军”武装矛利盾坚

  走进“蓝军”前线指挥部,可一览无余观察密林深处的风吹草动。

  莽莽林海,数以百计的陷阱把战场变得格外凶险。“蓝军”拥有先进的侦察、夜视装备,让幽暗神秘的大森林变得“透明”起来。

  在此前的数次对抗中,“蓝军”凭借这些现代化装备,曾多次给“红军”小分队以重创。

  一次,在“蓝军”前指的帐篷里,电脑的屏幕突然显示一支“红军”小分队正企图快速通过一道河流,而附近只有一名“蓝军”战士。机不可失,指挥官马上通知前方“蓝军”战士与其周旋,并立即调集周围各路“蓝军”小分队对其形成包围之势,将几名“红军”战士一举擒获。

  密林深处,滴答滴答的轻微响声不时传出,“蓝军”的新型电台正24小时不间断地监听着“红军”的通讯信号。突然,隐约的声音传来,原来几支“红军”小分队正商量着怎样采取种种欺骗手段通过必经要道———一个湖的大坝。

  “蓝军”部队立即调整部署,在坝上布下重兵。上午10时,一辆中巴车缓缓驶来。“蓝军”毫不迟疑上车检查,立即抓获4名“红军”队员。10分钟后,驻守在两岸的“蓝军”发现“红军”一支小分队正游泳过来,便来了个“守株待兔”,等他们一上岸便抓了个正着。

  设关卡、布陷阱,“蓝军”虚张声势,声东击西——

  对抗出招凶狠毒辣

  在“红军”小分队向前挺进的200多公里征途中,遍地都有“蓝军”设下的陷阱。

  “要做强悍的猎手,必须兵不厌诈。”刘教导员告诉记者,他们研究创造了口袋阵、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等10多套凶狠战法,与“红军”在丛林中斗智斗勇。

  一次,在一处关卡附近,“红军”队员黄海鸿前往试探“蓝军”,见“蓝军”没有反应,心中窃喜,一打手势让队员们全过来。不料,“蓝军”早已布下口袋阵,将他们全部拿下。

  虚张声势的战法是他们急中生智的产物。12名“蓝军”战士远远地看到16名“红军”战士前来,敌众我寡,情况危急。他们大声吹响口哨,又大喊大叫,造成人多势众的假象。“红军”不明真相,进攻被迟滞。

  一条公路从森林中穿过。一个“红军”前锋探子发现几名“蓝军”战士正在巡逻,立即通知其他队员从另一条路口穿过,不料却被潜伏在那里的“蓝军”伏兵抓住。

  “刚开始对抗时,我们一次能抓到七八十人次的‘红军’,现在想抓几个人都很难。看来,‘蓝军’要变得更狡猾些。”刘教导员说。为了对付“红军”,“蓝军”绞尽脑汁在山中处处潜伏、下套子,作战手段更加“阴险”。记者询问这次究竟布下了多少圈套,他秘而不宣,淡淡地一笑,说:“好戏还在后头。”(二)

  凌晨4时,某大山深处,雨雾蒙蒙。

  “突击开始,出发!”担负“敌”后方重要目标侦察的“红军”官兵踏上征途。

  穿丛林、越沟壑、攀山崖、冲关卡,数百公里穿插奔袭,危险无处不在——狭路相逢勇者胜

  “红军”官兵刚进入密林深处,一场暴雨不期而至。一路上,他们要穿丛林、越沟壑、攀山崖、冲关卡,连续穿插奔袭数百公里,拔掉“敌人”上百个目标。

  这天上午11时,小分队接近一个重要“敌”据点。一条近百米宽的河流挡住了去路。河水温度在4℃以下,落差大、水流急。

  犹豫间,“叭叭叭”枪声响起,“蓝军”潜伏哨发现了他们,企图从后面包抄过来。前有急流,后有追兵,小分队被逼上绝路!

  狭路相逢勇者胜。强渡!只见“红军”小分队利用随身携带的新型简易救生器材跳进河水里,一边迅速泅渡,一边互相掩护还击,河面上顿时激起一串串水花。

  10多分钟后,小分队抢滩成功。望着身后赶来的“蓝军”大部队,官兵们倒吸一口凉气。

  渗透到“敌”目标区侦察,随时都会遇到“蓝军”的围追堵截——

  险情不断临危不乱

  “红军”渡河立足未稳,便遭遇“蓝军”汽车巡逻分队。幸运的是,“蓝军”在明处,他们在暗处。一名侦察队员在距“敌”几十米处迅速拔刀,果断出击,飞刀将“敌”司机刺中。其他队员闪电般飞身上车,实施乘车突击。8个“敌人”纷纷中弹倒地。

  一关刚过,一关又至。冲进林区的“红军”侦察兵受到“蓝军”大部队的层层堵截。他们当即化整为零,临时编成若干小组,实施无线电静默,在密林中与“蓝军”周旋。

  夜半时分,“红军”通过沼泽地。队员郭俊强一不小心陷了进去,半个身子立刻没了影。战友们立即用背包带全力营救,将他拽了出来。凌晨,通过一道峡谷,队员周庆红一不留神向后跌去,幸好被一棵树挡住,探头一看,下面是万丈深渊。

  在这次演练中,他们按未来战场可能遇到的情况,共设置了数十个在困境中侦察、救护的课目。

  少量的食物、一壶水,更大的考验来自体能和意志的较量——

  超越极限长途奔袭

  演练进入第6天。这天一大早,侦察分队官兵凭记忆把侦察路线和已经侦察到的近百个目标用卫星定位仪测算并绘成地图。接着,他们隐身密林,对方圆30公里的剩余目标继续搜索、侦察。

  夕阳西下,彩霞再一次染红了雨后的丛林。“红军”官兵在这里作短暂调整。连续奔袭,他们不仅要付出智能、体能的劳累,还有饥饿和寒冷相伴。饿了,他们采摘野菜充饥;渴了,实在找不到水,他们就砍下一节藤蔓,几个人合力挤压,每次也能得到一小杯汁水……

  就剩下最后的冲刺了———10公里快速奔袭。尽管早已筋疲力尽,但官兵们还是在泥泞道路上奋力向前冲锋。40分钟后,队员们全部到达最初集结地。

  在6昼夜对抗演练中,侦察分队先后完成13类57项训练课目,探索完善了一批高科技条件下特种兵作战的新战法、训法,有效地提高了空降突击分队远距离作战能力。(中国国防报2004年08月31日第5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