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维和军人讲述:走进丛林随时可能遭冷枪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09:13 环球时报

  走近丛林:随时可能遭冷枪

  从飞机上鸟瞰茫茫西非丛林,苍翠似海。那时,我还没体会到丛林里汇集了多少喧嚣和暴力。而中国维和分队的运输任务,使我们与丛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3月26日,我们的车队向紧邻边境的小镇绥德鲁进发,给联合国在那里的第四战区运送物资。在往返近1000公里的漫漫征程中,考验我们的不是泥泞的道路,不是风餐露宿,而是路两边深不可测的原始丛林。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人员大多在那里出没,丛林深处隐藏的枪口随时可能向外开火。

  在返程中,持枪武装人员先后3次拦住我们的车队。他们并非为某一政治立场,只想勒索财物。当时气氛十分紧张。然而,我军官兵抱着冲锋枪临危不惧地一字排列在持枪武装人员面前,当翻译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我们没有钱、没有物,只有枪”时,武装分子目光中的狂妄很快变成怯懦,悻悻地扛着枪离去。

  随着维和任务深入展开,中国分队担负的运输保障任务越来越重。车行丛林,往返数日,常会被黑夜阻滞在丛林深处的泥泞路上,有时甚至找不到能搭帐篷的空地。官兵们只能食干粮、睡车厢。暴雨冲断公路桥梁,更使车队多次遇险,而成群蚊蝇的袭扰,还让很多人感染了疟疾。

  丛林的恐怖没让中国官兵退却,凡有大型任务,我们总主动请缨。分队每天都有好几支车队在首都蒙罗维亚和各战区间穿梭。每当黄昏,分队长总是焦急地站在营门口,等候返回驻地的最后一辆车驶入营区。

  走近武器:多次遭遇武装拦截

  在利比里亚,战争造成的疮痍满目皆是。蒙罗维亚的街头广告牌上布满密集的弹孔,看上去像是斜挂的铁筛子,路灯也大多被打得摇摇欲坠。通往乡村的公路两侧,随处可见没房顶和门窗的空屋和被炮弹炸毁的各种车辆残骸。

  利比里亚各政治派别大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武器严重失控。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利展开缴械、培训、复职和重新融入社会的行动计划。其中收缴武器是该行动最为重要的环节。仅在邦加、布坎南、坦曼博和卡卡塔4个缴械点,两个多月就收缴各种武器5万多件。

  中国维和运输分队自4月中旬以来,先后派出4个运输小分队,参与了以上地区的行动。小分队开赴邦加行动点的当夜,即被告知,当地武装人员称将夜袭营地。那个大雨如注的夜晚,我分队一线官兵荷枪实弹,彻夜未眠;部署在卡卡塔行动点的小分队,扎营荒郊野外,两名战士开车从缴枪点返回营地途中,遇到两名扛火箭筒的武装分子拦截,最后在友军帮助下才脱险。4月,我随小分队开赴坦曼博行动点,车队一进小镇,就见成群结队的男女,扛着各式武器在街道上逛。难以想象,内战时这些泛滥成灾的武器究竟夺走了多少生命。

  与此同时,在各行动点上,每天都有数百名前武装战斗人员前来交枪,然后由我运输小分队送往训导营接受培训,再将其送返各自家乡。然而,在一个久经战乱的国家,销禁武器绝非易事。事实是,许多已缴械的人员在挥霍完联合国发放的补助后又拥向首都,致使蒙罗维亚犯罪率迅速上升。而原本动荡的边境地带,武器交易仍在暗中进行。在坦曼博,一位失去双亲年仅9岁、已在丛林中打过两年仗的孩子抱着枪坐在路边,为是否交出枪而矛盾重重。他对中国军人说:“我交了枪,你们走后再打起来怎么办?”我们最终说服那个孩子走进缴枪点,看着他瘦小的不及枪高的身影,回味着他那句让人揪心的话,我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走近黑孩:对中国军人有种天然的亲近

  利比里亚的孩子,对中国军人有种天然的亲近。我维和运输分队的车队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孩子们的欢呼。孩子们云集到营地,问长问短。有些国家的维和官兵常用棍棒驱散淘气的孩子。中国军人没有棍棒,只有写字本、压缩饼干或口香糖。

  许多黑孩命运悲苦。然而,无情的战火并没泯灭孩子快乐的天性。就在我们营门外的一片空地上,常聚集着一群饿着肚子却依然高兴玩耍的黑孩。他们爱与我们交谈,对中国武术更是迷恋,讲成龙、李连杰就像是在讲述邻居家可敬的兄长。

  很多孩子都跟着先遣部队的官兵学了些简单汉语。我听到黑孩说的第一句汉语却使我十分酸楚———那是刚刚飞抵任务区的第三天,我和战友走出营地,身后跟上来几个黑孩。他们先用英语称赞中国是个美丽的国家,接着,一个约四五岁的小男孩突然拉住我们的手,难为情地说出4个汉字———压缩饼干。他撩起汗衫,摸着露出根根肋骨的胸腹。我们立即拿来压缩饼干分给他们。

  在缴枪点,一个战士面对十几个走过来的饥饿孩子,拿出仅有的面包,本想给最小的孩子,结果被一个大孩子伸手接了过去。他本以为那个大孩子会跑到一边去独享,然而,大孩子把面包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小伙伴,把最大的一块给了最小的孩子,自己只伸出舌头舔净了手心里的面包渣。六一国际儿童节,维和运输分队邀请迪托学校的师生来分队参观营区,向学校赠送了足球、篮球、排球和一些文具。临别时,校长动情地说:“感谢中国。孩子们不会忘记你们,利比里亚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常会收到学生们的来信。他们称分队官兵是“真诚的朋友”。▲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