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武警西藏边防总队海拔4000米筑起绿色屏障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09:05 解放军报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边防,活跃着一支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队伍—— —武警西藏边防总队。他们战风沙、斗严寒、抗缺氧,在生命禁区一次又一次地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祖国边防线上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绿色屏障。他们在认真履行守边护边职责的同时,扎实做好拥政爱民工作,把满腔的深情厚谊注入美丽的边关。

  “不言千般苦,风雪总关情。”西藏边防总队的官兵心中都有“四个第一” ,即把
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他们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贫困户结对扶贫、照顾孤寡老人、资助失学儿童、参与地方建设,使“双拥”工作在西藏边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提起边防官兵,老百姓总是伸出大拇指说:“金珠玛米,呀咕嘟!”(意为:解放军,真好!)

  西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藏族儿童的教育问题最让官兵们揪心。2002年1月,驻地完小有10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定日边防大队官兵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们商量决定:对这 10名特困生从小学至初中的学费进行包干。当这些牧民的孩子在官兵们带领下回到教室时,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感激,泪流满面地说:“叔叔们,我们决不会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一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此情此景,让一旁围观的许多牧民抹起了眼泪。

  在阿里,边防官兵和边疆群众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有人这样说:群众的身体里流淌着边防官兵的血。这不只是一个比喻———去年11月,身患严重贫血症的阿里地区电视台员工白玛发病送往医院抢救,但是医院B型血告急,消息传来后,阿里边防支队官兵们二话没说,纷纷挽起了袖子。11名B型血的官兵献血1800毫升,硬是把白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01年7月,阿里边防支队驻地的一名公安干警发生车祸,急需输血,凌晨4 时30分急救电话打到了阿里边防支队,支队领导立即叫醒睡梦中的全体官兵,短短二十分钟就赶到了医院,23名血型相符者献血4350毫升,及时挽救了伤员的生命。

  边防总队广大官兵深深认识到,要想长期稳固地搞好各项边防保卫工作,在边防线上筑起“铜墙铁壁”,就必须在广大农牧民思想中建起一座“钢铁长城” 。为此,他们立足现有

  条件,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文化扶贫”、“崇尚文明、反对愚昧”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让精神文明之花绽放在西藏边疆的土地上。

  在阿里地区的边境线上,常年活跃着一支“马上宣传队”。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官兵们经常骑马深入偏远牧区,为藏族群众宣讲党的富民政策,倡导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落后。藏族老阿妈次仁多吉患痢疾,在家烧香拜佛以求平安,但求来的却是病情的日益加重。官兵们便多次登门向她宣传医疗常识和科学道理,并派军医为她治好了病,从此老阿妈只要一生病就会主动找军医求诊。

  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长期遭受雪灾、交通事故和火灾等灾害的严重威胁,但他们仍然安居乐业,享受生活。他们不怕灾害,是因为有边防官兵在,他们觉得心里有底。

  危难之处大显身手,关键时刻冲锋陷阵。2002年8月29日,为了寻找在西藏高原腹地失踪了7天的16名地方干部,在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的环境中,仲巴大队干警展开了历时5天的高原千里大搜救。从仲巴县城到出事地点路况极差,多是崎岖的山路,途中有无数湍急的河流。官兵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边探路,边前进,在条件极其艰苦、高寒缺氧相当严重的情况下,硬是把16名失踪人员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仲巴县三大领导班子及驻地群众用最热烈的方式向边防官兵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徐红云 周建军 本报记者 梁蓬飞)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