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传单成美军心理战重要内容 无人机将成急先锋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2:25 信息时报 | |
冷战结束后,美军益发重视打造“软杀伤”装备,增强心理战的力度和效果,梦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中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就是“撒纸成兵”,在近几场高科技局部战争,传单已成为美军的攻心利器。 日前,美特种作战司令部开始大量采购加拿大公司研制的多用途无人机“雪雁”,看中的就是它的空中运输能力,有了这个助手,美军的“撒纸成兵”梦似乎平添了几分成算。 缘起 “雪雁”加入美空运行列 据美国《航宇日报》8月9日报道,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正在首次订购大批风支持空中投放系统(Wind Supported Air Delivery Systems——WSADS),以精确空中投放传单,用于心理战。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的“机动整合系统技术公司”(MMIST)在2003年获得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制造5套WSADS的合同,这次又收到一项再增购大约18套系统合同。 该系统在五角大楼的文件中的正式命名为CQ-10“雪雁(SnowGoose)”,是一种无人机,但从外观上看,它完全没有飞机的样子,反而更像空降部队所通常使用的动力滑翔伞,它采用一台螺桨发动机作动力并配置一副降落伞替代机翼。 在过去,一提到无人机,人们就会想到无线电控制飞机,它只能够被用作侦察、监视来用。最近,随着美国军事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已经能够用来携载武器了。在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中,甚至在现在,美军已经用装备有“地狱火”导弹的“捕食者”无人机执行飞行任务。但是,五角大楼还是不满足于现状,目前,美海军与美空军正在联合开发无人驾驶作战飞行器,力求能够做到对有人驾驶飞机太危险的作战区执行精确武器投掷任务。 而MMIST开发的“雪雁”正迎合了美军的要求,它除了能用于侦察、搜索之外,还能够用来执行空运任务。? 历史 “撒纸成兵”是美军传统 美军的心理战装备堪称世界一流。五角大楼的作战理念认为,“心理战作为树立良好形象、争取人心和瓦解敌人的手段,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一部分。当心理战与军事、政治行动紧密结合时,就会成为一种催化剂,甚至成为影响整个行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近年来,美军一方面注重“硬打击”武器装备的研发;另一方面精心打造“软杀伤”装备,增强心理战的力度和效果。美军心理战部队由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通过散发传单和无线广播打击敌军士气并警告敌方部队和平民。在近几场高科技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中,传单、广播电视设备、航空宣传炸弹和心理战特种飞机成为美军的攻心利器。 现代军事意义上的传单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传单的内容与形式尽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物美价廉、制作简单、形象直观和便于隐藏,它已成为心理作战最直接、有效的物质手段。据有关资料显示,海湾战争中,美军仅在科威特战区就投下涉及33条不同内容的传单2900万张;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军投下了10余种内容的传单2700万张;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用3900万张传单覆盖了这个国家。 俄军著名心理战专家曾将伊战中美军传单的内容归纳为四大类:一是警告、劝告类。如,“你们的弟兄在其他防空阵地遭到的打击,是对他们针对盟军飞机采取敌对行动的回答”。二是攻心类,即通过散布谎言涣散伊军民的斗志,使其丧失抵抗意志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三是求助类,即通过物质利诱,请求伊方军民为美英部队提供各类帮助。如美英联军为搜救失踪飞行员和被俘人员,专门制作了一种传单,内容为:“您遇到盟军失踪的士兵或被击落飞机的飞行员,请尽可能为他提供水和食物,同时给予医疗救助。并请给他指出一条通往安全地点的道路,您就会得到奖赏。”四是信息类,如向伊军民通报美国开设的对伊广播的频率和波段,向被围和被占领城市的居民通报美英联军人道主义和医疗救助站点的地址等信息。此外,美军传单质量较高,不仅结实,而且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战后调查表明,战争前后有超过半数的伊军民拾到或看过各类传单,相当一部分人受其影响而发生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因此,美军认为用传单策反就像蚂蚁搬家一样,看上去不起眼,但力量惊人。 发展 不断改进的“传单攻势” 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发动的几次高科技局部战争中相当重视传单的心理战作用,正是在这几次战争中,美军不断地检验以投放传单为主要形式的心理战功效。 北约在1999年发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仅在4月11日这一天就撒下了250万张传单,这些传单“向南联盟人民解释了对南联盟空袭的原因”。但是美国防部官员在战后认为,在空袭中,塞尔维亚人以多种方式的宣传攻势在赢得民众心理方面比美国的大选还有效。战后分析也表明美空军主要的心理战(PYSOPS)工具之一——EC-130电视与无线电广播飞机效果极差,在改变当地民众观念方面也很不成功。 针对这一情况,美军试图改进心理战手段,但是到了阿富汗战争,还是在心理战方面吃了亏,因心理战获得批准的过程长达13天,导致丧失了发挥作用的时机,这一教训使美军对赢得伊拉克战争的心理战给予突出重视。 伊战结束后,美中央司令部空军司令官迈克尔·摩斯利中将撰写了一份名为《伊拉克自由行动——数据统计》的公开报告,指出在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在实施的心理战中一共投放了3900万张宣传传单(这些传单可从德克萨斯州的沃思排列到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而美国参联会主席迈尔斯则在2003年4月21日发表评论,对心理战在对伊作战中发挥作用深表满意,他在美国国防部的简报中提到,“从一些事实来看,我们能够确定是心理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美军对自己的心理战大肆炫耀,但是其功效的确很难下定论。1991年海湾战争,好几万伊军向多国部队投降,但在伊拉克战争中,投降的伊军只有数千名。美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情报和信息战中心主任Y·詹姆斯·帕克也指出,美军在心理战方面尚有很大改进余地。美军对战术级心理战比较精通,但缺乏更多的信息作战能力是美国防部目前在心理战方面存在的弱点。国防部正在建立战略性心理战能力,已提出心理战“先进构想技术验证”(ACTD)计划建议,并被正式批准,已经从2004财政年度获得2900万美元经费。美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也已经开展了对其它心理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目前,改进的主要成果就体现在“雪雁”所反映的这无人机应用于心理战的计划。€ 工具 “传单炸弹”成昔日黄花 “撒纸成兵”的主要工具除了原始的人工投掷外,“传单炸弹”是目前美军的主要选择,“传单炸弹”的正式名称是航空宣传炸弹(简称航宣弹),它是一种由高空战机发射的用于投撒大量传单等宣传品的特种炸弹。作为对敌方军民实施攻心宣传的主要工具,美军一直对其研制开发格外关注。仅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的十余年时间里,美军就花巨资对所装备的航宣弹进行了数次大的技术改进,并在战争中主要使用了2种型号的航宣弹。 M—129E1/E2航宣弹曾被美空军在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它可由B—52、F—16、F—18、A—6等多种型号的作战飞机挂载投放。该弹装载传单后重量为100千克。可装载普通传单(新闻纸)6万至8万张,装载13×20厘米的金箔压模传单3万张。炸弹由2个纵向部分组成,借助4个插销相互咬合在一起。在将传单放入炸弹前,引信被置于2个纵向部分的衔接处;炸弹被投射后,引信借助计时装置,会在预定时间内引爆雷管,将2个部分分开,推掉尾翼并将炸弹内的传单抛撒出去。该航宣弹的主要缺陷是,由于采用纤维玻璃制造,强度较低,飞机挂载该弹时飞行性能会受到限制;而且采用雷管将炸弹的2个部分分开,一些传单尚未落地就已被烧毁这些使得任务计划者们难以将心理战传单准确投射到任务指定的空域。据了解,目前这种炸弹已经老化,而且储备量也基本耗尽,美军已研制出新型航宣弹取而代之。 PDU—5/B是美军最新型的航宣弹,用于代替M—129E1/E2,已先后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使用。在这次伊战中,美军使用该型炸弹执行了48次投射任务,共投撒传单3600万张,占所投撒传单总数的90%以上。由于使用该型航宣弹,飞行人员能够更好地驾驶飞机作战,心理战人员和地勤人员能够高效准确地开展工作。不过其成本太高,一枚差不多赶得上美军先进的激光制导导弹,而且不能重复使用。 因此多用途、可重复使用的无人机就应运而生了。早在2003年7月30日,美军一位资深特种作战官员马歇尔就向国防部提出建议,将新型无人机引入到心理战任务中,他认为这样不但可使心理战的作用范围大大扩展,同时还可降低人员的危险。美军此次看中的“雪雁”就是有望取代“传单炸弹”的幸运儿。 与传统的传单投放方式比较,“雪雁”具有以下的特点: ●投放简便 “雪雁”无人机不需要跑道,它可由C-130、C-141或C-17运输机载运升空后在7620米高空投掷飞行,一架C-130飞机可载4架“雪雁”。也可以用经过改装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俗称“悍马” 发射,不过需要250米的拖曳距离。 ●用途广泛 “雪雁”无人机可以用来散发传单,为特种作战部队提供较小数量的弹药,医疗补给及其它装备。“摩加迪沙索马里首都 就是能够应用到这方面的能力。”美海航系统司令部特殊通讯需求处无人机专家克拉克·邦特纳说。1993年,美国18名特种部队的游骑兵在索马里摩加迪沙执行军事行动、抓捕军阀头目时被杀害。“那些突击兵在执行任务时,没有携带夜视仪。”邦特纳指出,“如果当时有这种无人机的话,它就能够给他们空投夜视仪、血浆和弹药。” ●操作方便 一个技师利用便携电脑制定任务程序,就可以对其操作,而无需地面上的其它操作与控制。目前,美国机动整合系统技术公司正与无人机系统公司办公室协作进行一种先进概念技术展示,这种技术将最终允许决策者在任何时候改变任务。其机载卫星导航装置可提供全部飞行控制,载货箱可根据风速和风向自动投放,因为卫星导航装置可依据实时的风测量数据计算出飞行中的投放点。 一个由4人组成的小组就可对其进行控制,他们在10天之内就可以掌握该系统的操作方法。“它的操作极为简单,”邦特纳开玩笑地说,“最复杂的事情也许就是在执行完任务之后把滑翔伞打包了。” ●性价比高 “雪雁”造价低,每架成本仅为25万美元,可重复使用。其使用高度范围极广,从65米的低海拔到7620米的高空,而且只要达到610米以上,以“雪雁”65公里的巡航速度很难被发现;当它装载600磅(272千克)有效载荷时,能飞行大约19小时;其投放货物的误差极小,可以准确地落到预定地点。 用该公司发言人的话来说,该系统比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正在使用的“传单炸弹”更精确,比用人在潜在的敌人区域地面散发传单更安全。 小公司有大作为 据悉,MMIST此次获得的采购合同将达74架,估计在“雪雁”性能改进后,未来订货还将高达400套,其总额达几千万美元,对于这家只有大约25名雇员的小型企业来说,可真是大发了一笔,其利润之丰厚,恐怕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军火巨头也要羡慕。不过先别忙着眼红,人家的把握商机能力的确是没得说。综观MMIST“上位”的历程,它对军工产品尤其是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把握得其准无比,简直可以作为名牌大学MBA的标准教材了。 MMIST的成功首先就归功于把准了五角大楼的“脉”,了解了客户的心理就好办事了。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五角大楼在尝到了心理战的甜头后,美国特战作战指挥部(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SOCOM)在上个世纪末资助了目的是建造“空射增程运输器”(Air-Launched Extended-Range Transporter, ALERT)的“先进构想技术验证”(ACTD)计划,下设“传单投递系统”(Leaflet Delivery System, LDS)项目。当时刚成立不久的MMIST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背后隐藏的商机和潜在的巨大市场。因为ACTD计划当时的经费只有几千万美元,军火巨头对这样的小生意自然是不屑一顾,反而是把未来的市场拱手让给了MMIST。 当然,MMIST还得感谢SOCOM没有搞排外,对自家人和外国公司都是一视同仁,不过SOCOM也是有私心在的,毕竟囊中羞涩,当然要挑质优价廉的,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于是在2003年7月14日,在美国海军帕塔克森特河海航站韦伯斯特训练场上,“雪雁”进行的空运飞行展示得到了SOCOM的青睐,当即采购了5架。 MMIST的发展前景还不仅限于此,它在目前已经炙手可热的ALERT计划中已经先走了一步,已经展示验证了SOCOM所提出的要求,完成了包括性能更强的管控计算机、惯性导航系统、机上发电及卫星通信数据链等初期测试,最终目的是使“雪雁”达到在AL与地面控制室之间近乎实时(near-real time)的数据传输能力——包括位置、速度及引擎性能等相关参数。同时也将让操作人员可观看无人机上的传感器影像,从而更新飞行任务。 而SOCOM所提出的下一步发展计划更是像MMIST度身定造的,在基本构型建立后,该计划将整合其它搭载物,包括光电/红外传感器、通信中继套件,以及可能的生化战剂侦察器,使用WSADS作为再供应平台的可能性将予以评估。 这样看来,MMIST简直是前途不可限量,不过SOCOM也会做人,不想所有好处都让它捞完了,也得照顾一下哀怨的国内企业。它将为无人机的引擎招揽国内承包商,为此还专门批出了一个“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合约,该引擎的生产合约预计在2005年投标。 本版编译 李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