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大学生献上厚礼 20年后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07:38 解放军报 | |
新华社记者 “小平您好!”———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带着微笑,看着参加国庆游行的学生们打着这幅横幅,从天安门广场走过。 那一年,邓小平80岁,大学生们20岁左右。 这句质朴的问候成为初尝改革开放甜果的中国人送给总设计师的一份厚礼,20年过去,再也没有任何一句短语比它更为简短、更为亲昵。 (一)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一个月后,他在他主持的第一个会议———科学和教育工作会上拍板:恢复高考! 这是他复出后第一个战略决策,那些年轻的大学生们,是这一决策的受益者。 这一年的12月10日至12日高考,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年的考场,当年全国高校录取新生27.3万人。 这次和半年后接踵而来的1978年夏季高考,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参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由于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大大超过预想,一时竟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刷试卷!最后,还是邓小平决定,紧急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整整一代人被窒息了十年的高考梦,一朝梦圆。 冰河既开,潺潺小溪必然发展成浩荡大江。从1978年到2002年底,我国共有58万多人出国留学,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目前,回国留学人员15万人以上,超过1978年以前131年间出国留学人员的总和。 邓小平的功绩,不仅在于终结一个个历史错误,更在于开创了中国明媚的未来。 (二) 一位外国领导人评说,邓小平“是站在另一高度思考问题的伟人。” 这一高度是历史的高度,也是全球的高度。这位思想先行的中国领航者,先于其他人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他把“小康”作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里程碑,在中国人民和这个当时看上去遥不可及的里程碑之间铺下了一条改革开放之路。 当邓小平“文革”中每日行走在江西新建县的泥土小道,去1.5公里外的工厂做钳工,同时思索着中国的前途时,中国的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正因为为祖国的动乱和贫困所忧,这位极具发展眼光的老人才愈发地强调稳定和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共383页正文就558次提到“发展”这个词。 这些有关发展的精辟论述浓缩成了“发展是硬道理”这句精华,引导中国的发展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亿元;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6694亿元,二十多载日月掠过,如今的中国已经相当于当时32个中国之力。 邓小平改变了中国,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使世界重新对中国充满尊敬。 邓小平曾看到一棵名叫发财树的植物,他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在他的广安故居积攒的100本参观者留言簿上,最多的文字是对邓小平富民政策的衷心感谢。受益于这样的富民政策,重庆大学的3名参观者写下了“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全靠邓小平”。 (三) 人民给了这位朴素的老人朴素的爱。 1997年2月邓小平治丧期间,留言簿包上了表示哀悼的黑纱,这样的特殊留言簿一共有4册———至今,许多页面上甚至还能看出当年参观哀悼者留下的斑斑泪痕,那是人民的眼泪。 当年在天安门前打出“小平您好”的北大学生张誌已是41岁,现为一家制药企业的董事长。他说:“20年前,大学生发出‘小平您好’的问候,是因为感激党和政府给了青年人上大学、受教育的机会;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道一声:‘小平您好’,是发自内心地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怀念与感激———千千万万的中国老百姓深受其惠,深感其恩。” 1984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观看小学生操作简易电子计算机,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那时的中国百姓没有多少人懂得什么叫做计算机。 几乎在10年后,互联网在北京、上海两地通过邮电部试验节点进入我国,用户数量迅速增长。 又是一个十年后。到2003年底,全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800万人,跃居世界第二位。在邓小平面前摆弄计算机的小男孩,如今已是蜚声全球的华人科学家。 在中国人可以熟练地摆弄互联网后,时逢邓小平百年诞辰,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的互联网上,到处可以看到“小平您好!”这句深情的寄语。 一位中国网民写下了以下文字:“您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您的祖国和人民深深地爱着您。”中国越富裕,中国百姓对他的感情越是真挚,因为邓小平让他们过上了有尊严、有奔头的好生活。人民爱他。 让我们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据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解放军报 2004年08月22日 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