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激战前夜探蓝军 空降兵某部对抗演练现场报道(上)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 07:04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谭洁 刘兴安

  【潮头观澜】古往今来,矛与盾,攻与防,伴随生长,互动发展。无限的循环对抗,使得矛与盾在抗衡中得以发展。演兵场也是如此。对抗演练,只有当对手越来越强大时,才能使自身变得更加强大。

  入夏以来,空降兵某部在某大山腹地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抗演练。扮演“蓝军”的是声名显赫、战功卓著的空降兵某大队。

  激战前夜,记者冒雨来到密林深处的“蓝军”前指……

  空中能飞、水中能游、陆上能战。面对千锤百炼的对手———

  全力当好“磨刀石”

  “再过几个小时,我们的对手就要来了。”“蓝军”战士吕海斌小声地告诉记者。密密麻麻的白桦林深处,他和战友们像即将投入战斗的猎人,兴奋地期待着对手的到来。

  “对手可厉害呢,他们是从全空降兵部队百里挑一选拔的,经过10多个月的强化训练,侦察、生存能力十分了得。”小吕似乎有些羡慕。

  这支高素质的空降兵“蓝军”分队,大学生占了一半以上。这次演练前,他们首先把作战、训练的思路与国际接轨,深入学习外军战术思想、武器装备等相关知识。他们的军事地形学、战场英语、战场救护等20多个训练课目项项优秀。他们的训练难度、强度甚至超过“红军”。

  “激烈的对抗贯穿演练全程,部队得以全面摔打锻炼,‘蓝军’已基本实现空中能飞、水中能游、陆上能战。”教导员虽小声说道,却压抑不住话语中的自豪。

  夜幕下的白桦林,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潜伏的“蓝军”一遍遍算计着尽快将对手“置于死地”。“无情对抗”是他们的座右铭。战场下是战友,战场上成“敌人”,对抗出招毫不手软,他们要全力当好“红军”的“磨刀石”。

  莽莽林海,风吹草动,一览无余,高技术装备纷纷亮相———

  “蓝军”武装牙锋爪利

  走进“蓝军”前线指挥部,密林深处的风吹草动一览无余。

  莽莽林海,数以百计的陷阱,把战场变得格外凶险。然而,“蓝军”不仅有这些传统的装备,他们更拥有先进的侦察、夜视装备,让幽暗神秘的大森林变得“透明”起来。

  在此前的数次对抗中,“蓝军”凭借这些现代化装备,曾多次给“红军”小分队以重创。

  一次,在“蓝军”前指的帐篷里,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突然显示一支“红军”小分队正企图快速通过一道河流,而附近只有一名“蓝军”战士。机不可失,指挥官马上通知前方“蓝军”战士与其周旋,并立即调兵遣将,调集周围各路“蓝军”小分队对其形成包围之势,将4名“红军”战士一举擒获。

  密林深处,嘀嗒嘀嗒的轻微响声不时传出,“蓝军”的新型电台正24小时不间断地监听着“红军”的通讯信号。突然,隐约的声音传来,原来几支“红军”小分队正商量着怎样采取种种欺骗的手段通过必经要道———一个湖的大坝。

  “蓝军”部队立即调整部署,在坝上布下重兵。上午10时,一辆中巴车缓缓驶来,“蓝军”毫不迟疑上车检查,立即抓获4名“红军”队员。10分钟后,驻守在两岸的“蓝军”发现“红军”小分队正游泳过来,便来了个“守株待兔”,等他们一上岸便抓了个正着。

  设关卡、布陷阱,“蓝军”虚张声势,声东击西———

  对抗出招凶狠毒辣

  在“红军”小分队向前挺进的200多公里征途中,遍地都有“蓝军”设下的陷阱。

  “要做强悍的猎手,必须兵不厌诈。”某大队一营教导员刘俊告诉记者,他们研究创造了口袋阵、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等10多套凶狠战法,与“红军”在丛林中斗智斗勇。

  一次,在一处关卡附近,“红军”队员黄海鸿前往试探“蓝军”,见“蓝军”熟视无睹,心中窃喜,一打手势让队员们全过来。不料,4人全部进入“蓝军”的视线时,“蓝军”围成口袋,将他们全部拿下。

  虚张声势的战法是他们急中生智的产物。12名“蓝军”战士远远地看到16名“红军”战士前来,敌众我寡情况危急,他们大声吹响口哨,又大喊大叫,造成人多势众的假象,“红军”不明真相,进攻被迟滞。

  一条公路从森林中穿过,一个“红军”前锋探子发现几名“蓝军”战士正在巡逻,立即通知其他队员从另一条路口穿过,不料却被潜伏在此地的“蓝军”伏兵抓住。

  “刚开始对抗时,我们一次能抓到七八十人次的‘红军’,现在想抓几个人都很难,‘红军’变得越来越狡猾了。”刘教导员说,为了对付“红军”,“蓝军”绞尽脑汁在山中处处潜伏、下套子,作战手段更加“阴险”。记者询问这次究竟布下了多少圈套,他们秘而不宣,淡淡地一笑,说:“好戏还在后头。”(解放军报2004年08月19日第5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