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邓小平:积极防御 坚定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09:03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黄国柱、贾永、曹智)15年前,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辞去了他所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中央军委主席,把他对人民军队的殷切期望,交给了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15年过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镌刻在了高高飘扬的“八一”军旗上;沿着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人民军队阔步向前。

  回眸这一切,正在与全国人民一起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三军将士,怎能忘记,这位历史伟人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一个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是邓小平一个富有远见的判断,把人民军队导向了和平时期的建设航程。

  20多年前,冷战的阴霾还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邓小平就敏锐地洞察到: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

  “我们总的判断是: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他告诫全党全军,“这个判断,对我们非常重要”,“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能够安心地搞建设?不可能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也不可能确定我们建军的正确原则和方向”。

  1985年3月4日,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邓小平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3个月后的同一天,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邓小平伸出的一个指头,再次惊动世界:中国军队减少员额100万。

  以百万大裁军为标志,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从此结束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了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

  整个国际社会都仿佛感受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和平与发展,开拓精兵之路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气魄。它表明,继全党工作中心实行转移之后,这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开始了面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也就是从那一时期开始,三军统帅发出的号令久久响彻三军军营:在大局下行动!

  “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

  开放军事设施、国防工业军转民、支援国家重点建设……仅1985年,就有100多个军用机场、码头开始军民合用,上万项军工技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这位为民族独立征战了数十年的革命家深知,和平与发展上升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谈到经济建设成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国家安全应置于什么样的位置时,邓小平一语破的:“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他反复强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防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离开这三化,就谈不上国防现代化;同样,这三化也离不开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三个现代化了?

  和平与发展——透过纷繁复杂的世界风云,邓小平深刻洞悉的这一时代主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事实上,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思想,正是建立在对时代主题正确判断基础上的。

  ——作为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我军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战略方针?

  邓小平回答: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

  “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20年后也是战略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

  “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掷地有声的话语,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声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世界和平的天平上,中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面对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我军长期赖以制胜的法宝是否依然有效?

  邓小平坚信:人民战争仍然是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

  ——在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情势下,人民战争怎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威力?

  邓小平认为:我们要讲究技术,不讲究技术是要吃亏的。装备的改进,使人民战争更有力量。他同时提醒,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表现形式也不同。现在的人民战争与过去不同,装备不同,手段也不同……

  实事求是,因势而变,从建军原则的制定到建军方向的确立,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为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也正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人民军队的各项建设和改革由此进入新的天地。

  一个目标: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1979年8月2日,渤海湾薄雾蒙蒙。邓小平在这里观看了水上飞机表演后,登上105号国产导弹驱逐舰,驶向茫茫大海。

  劈波斩浪6个小时,邓小平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新型战舰的现代化装备,详细询问了官兵的指挥水平和技术状况。面对辽阔的大海,他挥毫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军队,一直是邓小平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1981年3月,邓小平毅然决定,举行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听取总参谋部负责同志汇报时,邓小平叮嘱:我们好久没有打仗了,要搞合成军,天上、地上都要有,通过训练提高部队的实战水平。

  当年秋,一场气吞山河的大演兵拉开了帷幕。这是人民解放军按现代战争要求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诸军兵种合成军事演习,也是对邓小平1977年提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之后军队训练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检验。

  地上铁甲纵横,空中战机轰鸣。燕山脚下壮阔的演兵图景呈现在三军统帅面前。

  演习结束,在当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登上敞篷汽车检阅三军参演部队。就在那次讲话中,他对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作出高度概括: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走进大江南北的一座座军营,由邓小平题写的“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这26个大字随处可见。

  从百色起义开始,经历了人民军队成长壮大漫长过程的邓小平,对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尤其是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有着非同寻常的感受。

  1975年,重新回到领导岗位的邓小平第一次对军队讲话开篇就说:“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1989年11月邓小平离开军委主席岗位之际,向全军指战员提出的殷切期望,依然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他说:“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把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是确保人民军队性质的关键。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1985年,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调整,使全军各大单位领导班子平均年龄由64.9岁下降到56.7岁。翌年12月25日,在会见参加军委扩大会议的军以上干部时,望着精简整编后进入领导层的一批年轻将领,邓小平由衷高兴:“看来,我们部队领导干部真是年轻了。”

  作为一位放眼世界的战略家,邓小平始终把现代化建设放在我军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他多次强调,谋划军队建设全局,“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要解决现代化问题”。

  邓小平深知,未来战场上的较量,最根本的是人的素质的较量。在他的关心下,100多所军队院校得以恢复,我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步入了从未有过的快车道。

  一南一北,两所军队高等学府的快速发展,倾注了这位三军统帅的心血。

  1966年,由于历史原因,著名的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更名为长沙工学院。但邓小平始终关注着这所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学府。即使在第二次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短暂日子里,他还提出组建国防科技大学的设想,延续哈军工的事业。

  1977年7月23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家中约见学校临时党委负责同志,再次明确提出,在哈军工的基础上组建国防科技大学。他高瞻远瞩地说:“过去我们主要靠打仗训练干部,现在不打仗主要靠学校训练干部,使军队领导干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战争知识。”

  翌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我军从此有了新型高级科学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

  1985年底,邓小平又亲自决策,将人民解放军原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合并成为培养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和高级军事理论研究人才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

  今天,三军作战部队的军以上干部全部经过国防大学轮训;一大批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通专业技术又通指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全军已有博士、硕士3万名;作战部队团以上领导班子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90% 。

  与革命化和现代化一样,正规化同样被邓小平置于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他强调,军队的现代化水平越高,越需要加强正规化建设;军队建设的所有领域、所有方面,都要建立制度,制定法规,纳入法制轨道。1981年9月,邓小平在审定检阅华北演习部队的讲话稿时,专门在原稿的“现代化”后面,加上了“正规化”三个字……

  革命化是首位、现代化是中心、正规化是保证,三个方面辩证统一,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军队建设的总目标。

  一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1978年5月13日,邓小平同总参谋部领导谈话时,针对“文革”对军队建设的破坏,曾形象地指出:“我们军队的状况,还是一九七五年讲的,就是三种状况:软、懒、散;五个字:肿、散、骄、奢、惰。”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么庞大的指挥机构,指挥战争是要打败仗的。”

  以“消肿”为突破口,邓小平大刀阔斧地裁减军队员额,由此推进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1980年至1981年,裁并了各级机关重叠机构,撤消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野战军步兵师改为简编师。

  1982年至1983年,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改为总参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军建制;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

  1985年,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近一半;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全军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0多个。

  三次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兵员总额从1975年前高峰时的611万,减到1985年的300万。

  如此大规模的裁军,会不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邓小平慨然作答:“即使战争要爆发,我们也要消肿。肿,就是表现我们指导战争的能力不高。”他反问道:“虚胖子能打仗?”

  魄力,来自对战争与和平的清醒认识,来自对军队现代化建设趋势的准确把握。

  邓小平指出,我军过去“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现在改变了,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

  人们注意到,在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并非简单的大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与几次裁军相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海军舰载机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特种兵比例超过了步兵。

  1987年,中央军委明确提出,部队训练要以合同战役战术训练为中心。1988年,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从人员素质的历史性飞跃,到编制构成的精干高效;从常规武器的长足发展,到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在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的日子里,与共和国同步发展的人民军队,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邓小平说过:“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他领导人民军队推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无一不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提高战斗力。

  改革,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改革,振兴了人民军队。

  开创这一切的老人,将更高的期望寄托给了跨世纪领导人。1997年和2003年,江泽民先后两次宣布裁军50万和20万。

  当共和国迎来50年华诞的时候,人民解放军以高昂的士气、威武的阵容和精良的装备,出现在了天安门广场,出现在了国庆35周年接受邓小平检阅的地方……

  1989年11月12日,刚刚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与邓小平一同来到京西宾馆,看望正在这里参加军委扩大会议的高级将领。在回顾邓小平领导人民军队所建立的卓越功勋时,江泽民充满深情地说:“我军建设十年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都是他正确领导的结果,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邓小平同志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他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和理论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今后军队建设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与贯彻。”

  今天,可以告慰小平同志的是,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他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与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样,洒满阳光,充满生机。(完)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