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医院特种病科在特殊战场上守护军人生命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07:42 解放军报 | |
“飞天”救护队 2003年10月15日夜,内蒙古“神舟”飞船着陆场。再过几个小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即将返回地面。由306医院院长邹德威、特种病中心主任岳茂兴等专家组成的首支载人航天医疗救护队正在紧张忙碌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举世瞩目,最牵挂人心的是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飞船着陆后航天员的救治任务就落在这些“特种兵”身上。 他们已经参加过3次“神舟”飞船的发射与回收任务。“神舟”四号航天飞船发射试验,他们曾顶风冒雪战斗在草原深处,获取了模拟人发生假想意外时的第一手资料。在这次发射之前,他们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演练,构建了一整套医疗救护程序:准备了机载、车载两个医疗救护平台,首创把大医院里的ICU(加强医疗病房)移到野外,一旦航天员“被动出舱”或者有更大的意外发生,这两个平台都会在最快时间内到达返回舱,12种急救用药随时备用,11个急救手术包可以对航天员从头到脚展开手术。他们还将一架军用直升机改装成为特种救护机。医护人员可以在全天候条件下展开急救。 16日6时23分,飞船成功落地。医疗救护平台在20秒内到达返回舱。杨利伟自主出舱后,经简单检查,随即被护送进医疗救护直升机。霞光中,直升机直飞北京。特种救护人员全程跟随,对杨利伟进行医疗监护,随时准备医治航天员可能发生一些神经性或染毒性的后发疾病…… 两小时后,直升机抵达北京西郊机场。邹德威代表医疗队报告:没有发现任何后发疾病! 16日下午,306医院医学影像及内科专家进入航天城,与航天医学研究所的同行一起,为杨利伟进行全面体检…… 当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音员自豪而激动地向世界宣布:中国首位飞上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各项生理指标完全正常! 此刻,连续多日寝不安席的特种救护队员响起了甜蜜的鼾声。 南太平洋中心的漂亮手术 航天人的足迹到哪里,航天医疗救护保障人员就会出现在哪里。岳茂兴和306医院特种急救小组曾随我国航天测量船11次远赴大洋执行特种医学保障任务。 最令他们难忘的是,第一次远航就在南太平洋滔滔涌浪摇动着的手术床上进行了一次手术。 那天,船上关键部位的关键人员———雷达操作手突然腹部剧痛,经检查为急性阑尾炎。“紧急手术!”随船的岳茂兴和船医务室的医生会诊后决定。当时,周围的人愣了:眼下风浪这么大,船体摇晃达30度,能做手术吗?岳茂兴他们没说话,马上开始准备器械,作术前准备。手术开始了,打开腹腔一看,阑尾化脓了,如不尽快手术就要穿孔,引起腹膜炎等严重病症,甚至危及生命。船在剧烈晃动,医生们也随着晃动。手术器械常从器械台这边跑到那边。专注于手术的岳茂兴等人此时已将晕船以及数天远航的疲惫抛到九霄云外,以特有的细心和努力,终于安全顺利地做完了手术。“那次航天测量船出洋测控的是我国发射的又一颗返回式卫星。测量船开出不久,就遇上了大风浪,晕船晕得整艘船上500个工作人员只有3个人还能支撑着去食堂吃饭。我和李学彪等人不仅把吃下的东西全部交了‘公粮’,连胆汁都吐了出来。不过,赶上那样一次手术,能为航天人尽到我们的一份责任,就是再苦也是值得的。”多年后回忆起当初的一幕,岳茂兴这么说。 “摸老虎屁股”式的研究 火箭推进剂是运载火箭起飞升空的根本能源,具有剧毒、易燃、易爆、温度低、易挥发、腐蚀性强等特性,可谓“六毒俱全”。从推进剂的生产、化验、运输到火箭灌注的过程中,许多官兵都与这个“特级危险品”有着“亲密接触”,就算做足了防护措施也极易受到伤害。因此,火箭推进剂被人称作“老虎的屁股”。 “为了官兵的安全,我们就要‘摸摸老虎的屁股’!”两年前,在岳茂兴等人的积极争取下,由306医院牵头,多家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协同进行的针对运载火箭推进剂所致的冲击波、烧伤、中毒复合伤课题研究启动了。 一批火箭推进剂运送至306医院特种病中心实验室。为了弄清推进剂中毒原理和救治方法,医护人员把100多只小白鼠来回分组进行试验。实验室是密封的,他们看不到白天黑夜的变化。别人可以轮班倒着做试验,技师李建忠却一直在染毒箱旁陪着小白鼠……试验结果出来了,一看已过了3天3夜。然而,这还仅仅是大量试验中的一个小环节。这几年,仅小白鼠,他们就用了2000多只。 最终,他们破解了特种燃料爆炸引起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难题:一味中药和一针西药加起来0.75元的针剂就能有效治疗复合伤。专家们疑惑,同行们惊讶。但最有说服力的是事实:306医院特种抢救专家组创下了抢救101例重症复合伤患者、成功率98%的奇迹!(国防报2004年08月17日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