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军区组建民兵抢险救灾专业分队纪实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 07:47 解放军报 | |
谭显伦 本报特约记者 纳新武 近日,记者在进入汛期的陕西省汉江、渭河流域易发生洪灾的危险地段看到,民兵抗洪抢险营、连的旗帜在堤坝上迎风招展,数千名民兵及抗洪抢险所需的大型机械、船只、草袋、沙石等物资都已准备就绪,进入临战状态。有的民兵分队在进行堵口、打桩等抢险专业训练,有的在检查抗洪抢险的机械、装备。在河岸上检查抗洪准备工作的渭南军分区司令 找准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多的高达数千亿元,少则也有数百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仅陕西省2003年渭河、汉江流域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达1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后,虽然当地民兵都以不同形式和方法投入了抢险救灾工作,但由于没有专业设备器材,没经过专门训练,加之有时不能成建制投入,往往影响民兵组织突击队作用的发挥。那么,怎样才能把民兵组织在抢险救灾中的突出队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呢? 今年年初,陕西省军区有关领导带着司令部相关业务处的同志从黄土高原到秦巴腹地,从延河之滨到汉江两岸,从汜水关到阳平关,过筛子一样把三秦大地走了一遍。在实地调查中他们发现,近年来,民兵组织之所以在有的地方偃旗息鼓,就是没找准能充分显示自己地位作用的舞台,没能抓住显示自己作用的着力点。而和平时期,发挥民兵组织在抢险救灾中的突击队作用,无疑是彰显自身地位作用的最佳切入点。找准了问题的症结后,他们根据陕西省各地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发生的规律,拿出了根据地域特点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在不同地区组建不同类型的民兵抢险救灾分队的方案:在渭南、安康地区,他们组建了以防汛抗洪抢险为主要任务的抢险救灾营,沿渭河、汉江流经的县(区)组建了集搜救、打捞、堵口、筑堤等任务于一体的抢险救灾独立连;在宝鸡、汉中等秦岭山脉区域,森林覆盖率高和易发生火灾的地区,组建了森林防火、灭火等专业分队;在榆林、延安等能源化工基地,编组了各类管线抢救、抢修等专业分队,形成了全省民兵监控、预防和抢救灾害的严密网络。 据陕西省军区王参谋长介绍,民兵抢险救灾分队的组建,既拓展了民兵组织建设的范围,又改善了民兵的专业结构,形成了民兵组织适应多种任务需要的编组格局,提高了民兵组织平时和战时遂行各种任务的能力。 在联合保障中打牢基础 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陕西省军区在组建民兵抢险救灾分队之初,遇到不少困难和矛盾。为解决一些企事业单位不愿组建民兵抢险救灾分队以及经费落实较难的问题,陕西省政府、省军区联合下发了《关于组建民兵抢险救灾分队的通知》,对民兵抢险救灾分队的经费保障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民兵抢险救灾分队人员平时的训练经费、误工补助费和伙食补助费,由省军区在年度中央转移支付的民兵训练费中解决;民兵抢险救灾分队担负抗洪抢险任务时的误工补助费、伙食补助费、装备征用费、医药费、装备器材维修保养费等,由市、县(区)两级地方政府保障,并入两级财政预算。至此,在军地双方的联合保障下,民兵抢险救灾分队经费来源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民兵抢险救灾分队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专门的装备器材。还是老办法,军地一起凑。平时训练、所需的冲锋舟、橡皮船、救生衣、雨衣、雨鞋、钢管、尼龙袋、铁丝等装备物资,由当地政府从县、市或省防汛部门储备库中调拨使用;灾情发生时,当地储备库有的装备物资,从储备中统一调拨使用。没有的,如运输车、挖掘机、翻斗车、打桩机、救护车等依法有偿征用,征用经费由市、县(区)两级政府负责。省军区则向上级申请解决了1500套救生衣及通信专用对讲机、救生艇等,并补充到渭南、安康军分区的民兵抢险救灾分队,还协调地方各级政府投入数百万元资金,购置了部分冲锋舟、挖掘机、装载机,以及救生衣等装备器材,基本满足了民兵抢险救灾分队遂行任务的需要。 把专业分队建好练强 过去,民兵组织不能在重大灾害面前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设备和人才。在经费和装备问题得到解决后,编组和培训专业的抢险救灾人员就成为建设好民兵抢险救灾分队的关键。鉴此,陕西省军区及所属单位根据防汛抢险危险性大,对人员的体力、耐力、专业技术和吃苦精神要求高等实际,在编组中,主要以抗洪抢险经验较为丰富的沿河乡镇的基干民兵为主,并择优选编会驾驶冲锋舟、划船,水性较好的人员,重点选拔年轻体壮的海军退役军人和具有对口、半对口专业技能的适龄人员,对专业技术性强的机械操作人员则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同时把专业抢险队伍与其他基干民兵连队结合起来,把抢险民兵与防汛部门技术人员结合起来,把建制民兵队伍抢险与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支结构完整、多级配套、功能齐全的防汛抢险力量。 为了尽快提高民兵抢险救灾分队的实际能力,他们把民兵抢险救灾分队的专业技能训练纳入到基干民兵的训练之中,并针对洪涝灾害等的特点及各地抢险救灾任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重点:有的主要突出抢堵决口、封填管涌、搜救打捞等,有的主要突出水上救援和泥石流抢险、防止山体滑坡等,使民兵专业抢险救灾分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7月15日,记者在渭河华县、华阴段堤坝上看到,民兵抢险救灾分队在自己垒起的第二道防护坝上,按照巡查管涌、封堵决口、加固堤坝的抢险程序,动用挖掘机、推土机、冲锋舟等装备器械进行综合演练。在历时4个多小时的演练中,参加抢险救灾的分队,共搬运了1000多方沙石、水中打桩50多根、投放砂石料1000多袋,构筑了一道高1.8米、长20多米的防洪堤坝。曾经带领民兵多次参加过抗洪抢险的渭南军分区参谋长李树林说:“现在的民兵专业分队封堵决口等的能力,已大大提高。过去要用1天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几个小时就可完成。” 民兵抢险救灾分队的组建,特别是相关能力的提高,使陕西省军区所属民兵组织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前不久,他们的这一做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这表明,新时期民兵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只有紧紧围绕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在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上下功夫,才会显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国防报2004年08月16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