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10:54 解放军报 | |
程坚 莫军 蓝立青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军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全面考察我国安全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对于深化和平发展课题研究,把握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强大的国防,既是确保我国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多年来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时代特征、思考中国发展道路时,就科学地预见到这些问题,并作出了明确回答。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对中国来讲,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本质特征。邓小平同志还敏锐洞察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指出:“世界上希望我们好起来的人很多,想整我们的人也有的是。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他强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与国家利益相适应、与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相符合的现代化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保证,是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才能为国家和平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中国和平发展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当前我国安全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也面临着许多压力,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坚持以冷战思维看待中国,认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必将冲击甚至改变由其主导的世界秩序和规则,不遗余力地对我进行战略包围和打压,使我国安全面临诸多威胁。从未来挑战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产生了又一轮“时代差”。如果在这场新军事变革中落伍,势必进一步拉大我国同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增大军事安全的潜在威胁。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一步增强国防实力,才能为党和国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和可靠保障。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才能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坚实基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新世纪党和国家的一大历史任务。台湾问题不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难以实现。党中央制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等方针政策,是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科学指针。但台湾岛内分裂势力挟洋自重、以武拒统,国际反华势力继续推进以台制华战略,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解决台湾问题,归根到底要靠我们自身加快发展,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必要的军事手段始终是遏制“台独 ”的保障。能战方能言和,避免战争必须有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军事实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切实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和防止“台独”,为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奠定基础。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才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像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离开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足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足以振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9·11”事件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十分猖獗,一些国家打着反恐旗号大搞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各大国和国家集团都加紧调整安全战略,冷战后一度减弱的军事安全因素又在上升。在这种复杂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一步提高国家战略能力,既是维护我国根本利益之策,也是树立大国形象、在承担国际义务上有所作为的必然要求。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一致,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所规定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军逐步走上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江泽民同志全面分析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着眼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果断作出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的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构想,要求我军紧紧抓住战争形态转变的重要契机,把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尊重科学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和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上,推动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整体转型,使军队现代化建设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 坚定不移地把信息化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战争的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信息化已经成为军队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和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整个工业时代军队的武器装备、组织体制、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以及后勤保障方式,都将按照信息化的要求进行彻底改造。目前,我军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在这种后发状态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既不能按部就班,也不能盲目追赶,而应当坚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按照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历史性跨越。要积极树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世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加快步伐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军事创新,使我军现代化建设逐步走上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轨道。 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强军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是加强我军质量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举措。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所带来的军事变革及其在战略指导上的实践意义,把提高军队建设科技含量确立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他认为,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科学技术不提高,“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必将为军事变革提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改变现有军事体系和战争形态。要跟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最根本的是把科技强军战略贯彻到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一是大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着力解决人才专业化问题,不断提高建设信息化军队、驾驭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二是努力建成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注重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整合现有机械化武器装备,有重点地搞好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努力提高我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三是不断优化结构,着力解决领导、指挥、管理、保障体制和部队编组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具有我军特色的组织编制体系和领导指挥体制。 坚定不移地把综合集成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所谓综合集成,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联通性和融合性,把军队各个分系统整合成一个宏观有序、整体最优的大系统,形成远远大于各系统简单相加的整体功能。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对美军把计算机装备到团以下部队的情况极为关注,富于远见地提出要逐步实现我军指挥系统现代化的问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自觉运用综合集成的科学方法,既重视作战平台的性能和数量,更重视各种作战平台和作战要素的一体化,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系统建设上。要搞好统筹规划,注重从社会大系统的高度来把握军队系统建设,从军队大系统的高度来筹划本系统建设,真正把作战力量、指挥手段、信息系统和综合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单项军事建设与作战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现象,确保各项工作和建设的协调发展,建立起我军一体化的作战力量和指挥体系。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坚持从国情军情出发,实现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越是对外开放,越是国际竞争激烈,越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越是要把推进事业发展的基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同其他大国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地缘战略等方面存在激烈竞争,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上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差异。实现和平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坚持一切从国情军情出发。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搞改革,应当认真借鉴外军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但必须紧密结合我军建设的实际,绝不能照搬照套。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国情军情,弘扬创新精神,自觉艰苦奋斗,在国家和平发展的伟大进程中不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向深入。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和平发展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实现。作为党亲自缔造和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我军的建设与发展,始终与党的历史任务和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无论任务多么繁重紧迫,都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不懈地用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为推进军事变革提供坚强的思想基础和制度保证。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实现和平发展,经济建设是中心。服从和紧密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始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重大原则。要自觉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切实把军事变革力度、军力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强化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不断深化军队改革,使军队有关政策制度与国家相关改革协调起来,相互配套;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以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团结稳定;加强科学论证,实施精确管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要努力建立军事变革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现代化建设路子。 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性的,就是将来实现了现代化,也还是进行战略防御。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依然是严守自卫立场,坚持进攻与防御的辩证统一。同时,在战争形态发生根本改变,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也需要对军事战略方针进一步充实完善,不断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在可以争取到较长和平时间的条件下,要把关注现实威胁与应对未来挑战有机结合起来,把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与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切实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上考虑,放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下谋划,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构想中运筹,确保我军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