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探访青藏线上汽车兵 感受高原军人的平凡与伟大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18:07 中国国防报

  张晋生 唐向东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永久的祈盼?……”伴随这激越的歌声,飞机从雪山顶上飞过。这时候,“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穿过金黄色的峡谷,飞机徐徐降落在西宁机场的跑道上。随后,乘车西行,我们来
到了格尔木。

  满目黄白色的沙丘,远处是灰黑色的戈壁,再远处是银光闪闪的雪山……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脚下就是青藏高原,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此行,我们追踪“天路”上的迷彩,感奋着这里的高旷博大、雄险纯真,领略着高原军人那雄鹰一般的眼界和胸怀。

  走进汽车团

  青藏兵站部驻格尔木指挥部不远处就是汽车团。

  走进汽车团营区,一派紧张繁忙的气氛扑面而来。团政委吕双发告诉我们: “部队马上要上线,现在都在检修车辆和装货。”

  这个团有着辉煌的战史,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曲阜组建,先后打过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和开封战役。

  在团里,我们见到的基层官兵都是黑黑的脸膛,一笑一口白牙。团长张颖宇说:“这还是好的呢,刚从线上跑下来更黑。高原上的紫外线实在太热情了。” 兵站政治部的贾副主任笑着插话:“高原兵是脸黑心红脾气大,见人不说客气话,只知敬烟和端茶。”

  黑脸汉子们其实很健谈,说到他们团,故事一个接一个。

  士官梁开枚的爱人小马临产时,他正在执行任务的关键时刻,没能回去照料。过些日子,爱人捎来话,你不在孩子也生下来了,名字已经给他起好了,就叫 “马恨梁”。接此话,小梁慌了手脚,忙找其他老兵讨取良策。“过来人”对他讲,没别的办法,回家后装孙子呗,做饭、抱孩子、洗尿布,除了奶孩子外,啥活都干,嘴里有甜的别说咸的,保证不出半个月,“马恨梁”就会改成“马跟梁 ”了。小梁回家后照此办理,最终小两口的宝贝取名为“梁新宇”。

  财务股熊传龙股长对我们讲:“我要是照相的记者,我就照高原汽车兵的脸,那是最好的脸谱;我还照高原汽车兵的手,那是最好的五线谱。我们的战士非常真诚可爱。我是搞财务的,每年都要发转业复员费,100多号人哪,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可每次都是一晚上就领完。很多人只问在哪签字,钱连点都不点。他们说组织上哪能亏待我们啊!越是这样我们就越不敢大意,生怕因我们的疏忽而对不起这些可敬的官兵。”

  张团长说:“这些官兵都有浓郁的高原情结。每年老兵要复员。他们开始都说,我们要离开这苦地方了。可到临走的那些天,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活。走时老兵都哭得一塌糊涂,谁也不愿意离开高原啊。”

  这天,我们在汽车团待到很晚,听到的、看到的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到了另一个团。在这里,我们又多了几分感动。

  这个团创造了连续10年闯“生命禁区”9300多趟、行程1亿多公里无伤亡的奇迹。奥妙何在?或许四营营长何本权的一句话就是答案:“我们团的领导可敬,我们的战士可爱。”

  团里一个老兵对我们说:“每当我们执行任务遇到困难时,团领导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说起去年中秋节昆仑山口的一幕:那天,风狂雪大,路面上结了3厘米厚的冰。2000多台地方车把昆仑山口堵得严严实实,一营100多台车夹在中间动弹不得。团长杨大祥大步来到车队前,指挥地方车一辆一辆通过山顶。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直到最后疏通了道路,团长一直像一尊雕塑挺立在风口,嘴唇乌紫,满脸冰雪泥沙。

  十二连连长李斯讲,他们连有个姜文君,当兵12年,遇到艰险他一定冲在最前面。退伍前,换上了便装的他依然还在检修车辆。临走时,他流着泪说:“连长,指导员,你们一定要把连队带好,拜托了!连队有好消息,别忘了给我打个电话。”连长、指导员和他抱在一起,在场的人全哭了。

  在汽车团,我们看到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车队出发。

  宽大的车场内,所有的汽车明亮整洁,披红挂彩。驾驶员全副武装,整齐列队。

  “出发!”团长下达命令。汽车兵们齐刷刷跑向自己的爱车,就连关车门、发动车辆都是一个声音。

  车队缓缓前行,营区门口已列成长长的欢送队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队伍尽头,是一溜儿妇女。政委告诉我们,那是官兵的家属。团长说每次上线都是这个场面,每次下来,所有在家的团领导还要出去30多公里迎接他们。

  当时,我们站在浩浩荡荡的出发车队前,目睹着昨天还和我们谈笑风生的官兵今天一个个表情庄重地驾驶着车辆走向艰险的“天路”,热泪不禁由双颊滚落。

  体验青藏线

  不走青藏线,不算到青藏高原。我们决定前往青藏线最苦的地方———五道梁。

  清晨上路,汽车驶过青藏公路的门标。看着漆黑的公路远远地刺向蓝天,皑皑的雪山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不由得叹道:“啊,这就是青藏高原!”

  公路延伸着,进入了险峰兀立的昆仑山地域,曲曲弯弯,盘旋而上。新建的青藏铁路与公路时会时分。山,一座座迎面而来,很高、很险,清一色灰黄,没一点绿色。

  过纳赤台,经西大滩,车队来到昆仑山口已是中午时分。此地海拔4600多米,天蓝得发紫,离太阳真近!在“昆仑山口”的巨石碑前留影,我们仰天长吟毛泽东词:“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一种豪气油然而生。

  下午,我们来到了五道梁。赶到这里迎接我们的格尔木大站政治处丁敬彬主任说:“今天赶上了难得的好天气,晴空万里,没有一丝风,这样空气中含氧量还多一点,基本能达到50%,这种气候是极少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尝到了五道梁的威风,不一会,就感到气喘、头晕、脚发飘,动作起来如同太空人般轻缓。

  这里饭菜甚是丰富,吃的是火锅,热腾腾的鸳鸯锅底,鸡、鱼、羊肉、鸭血、豆腐、青菜,共20多种。我们过意不去地说:“上面条件这样艰苦,你们怎么 ……”宁站长笑道:“放心吧,我们不是专为你们准备的。这里每年都要接待过往部队人员20多万人次,为了让大家吃上热乎饭菜,从去年起我们把日常饭菜改为火锅。虽然这里天冷、海拔高、氧气少,但我们要汤热、人热、心热。”面对这样可爱的官兵,平时见酒就躲的我这时主动端起了酒杯……

  我们快吃完时,恰巧又一支车队上来了。我们走进就餐大厅,只见大家几人一桌,围坐在火锅边,涮肉的,夹菜的,下面条的,忙得不亦乐乎。人人脸上都浮现出满意的微笑。

  告别了兵站,我们又来到泵站。这是全线最艰苦的泵站。不光自然环境艰苦,设备也老,办公楼也旧。但官兵的精神面貌非常好,院落整齐干净,泵房和发电房窗明几净。我走进泵房,一进去便被震脑的噪音裹挟住了。一个战士倚窗坐着,头伸向窗外。我们走到跟前,他不仅没发现,使劲喊也没反应。我用手碰碰他,他猛然一惊,看到陪着我们的站长、教导员,立即起身敬礼。出来后,教导员说,就在这泵房,当年有条狗进来8小时后再出去,就连门都找不着了,直往墙上撞。

  在这里,还有一个“风景区”———一个废弃不用的蓄水池。好长一段时间,由于这里没有水源,官兵们自己动手挖了这个蓄水池,把雨水和雪水储存起来。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水里生出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红虫子,过滤多次才能做饭和饮用,即便这样,喝了也会肚胀脱发。

  从五道梁下来,我们在昆仑桥畔的冰河面上休整。尽管已是初夏,这里还结着一层厚厚的冰。一眼看去,天蓝蓝的,山黄黄的,河面白白的、平平的。

  10天的采访结束了。离开格尔木的当天上午,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在整个青藏线建设中,有740多名官兵献身,280名烈士的遗骨安放于此。我们在烈士碑前献上一束鲜花,打开一瓶藏乡醇酒。贾副主任讲,烈士们是为西藏的繁荣而牺牲的,他们愿意喝藏族的酒。这酒是用海拔4700米处的雪山水酿就的,绝无污染,象征着烈士们无比纯洁的情怀。

  离开西宁那天,在机场安检口,我们与青藏兵站部政治部的张主任、贾副主任紧紧拥抱在一起。顿时,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别了,青藏高原,你将留下我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