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新闻摄影的改进与创新——对话周朝荣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11:35 舰船知识网络版

  周凤桥

  军事摄影报道是新闻摄影的重要方面,也是摄影记者特别是军事摄影记者一直关注和不断探索的报道领域。它的发展现状如何?又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本刊记者周凤桥与曾经获得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多次承担重大军事摄影报道任务的《解放军报》主任记者兼图片编辑周朝荣进行了对话。

  军事新闻摄影的发展现状

  记者:每当提起军人, 人们就不禁会想起战争、流血、牺牲。在拍摄充满阳刚味道的军事新闻照片似乎成为倾向的今天,如何用镜头报道新时期的军营,这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军事摄影报道的同志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请你谈谈军事新闻摄影发展的现状。

  周朝荣:军事新闻摄影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进步,令人欣慰。军事新闻摄影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从红军时期一直到今天,即使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除了充满阳刚的革命英雄主义以外,也有很多贴近普通大众生活的作品,像《毛主席和杨家岭农民在一起》《黎明钟声》等。

  我认为,军事题材的新闻摄影,突出英雄主义和崇高精神这个主旋律,弘扬昂扬向上的阳刚之气是必要的。因为军队是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你不宣扬英雄主义和牺牲奉献精神,谁来冲锋陷阵,谁来保家卫国?但同时,军人也是具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尤其是进入经济建设时代,战争和大规模的流血牺牲基本没有了,军队和军人的生活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事新闻摄影应该适应这种变化。也就是说,除了既有的英雄、崇高、阳刚之气,除了枪啊炮啊、先进武器装备以外,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报道军营普通的生活,多报道军人丰富多彩的情感,努力拓宽军事新闻摄影的题材。

  记者:你认为军事新闻摄影有什么新进展?

  周朝荣:我觉得,新时期军事新闻摄影的发展是令人欣喜的,这个时间跨度以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为大体时间段。这一时期,军事新闻摄影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时,更加注重了题材的多样化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

  一是视野的拓宽。军营也是整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军人也必须融入社会。而要融入社会,就会面临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可喜的是,军事新闻摄影敢于面对现实,忠实地反映现实,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比如,和平年代不打仗了,改革开放商品经济,人人都去经商挣钱,当兵还有没有价值?这个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本来是不适合用图片这种视觉形象方式来表现的。但是,军事新闻摄影大胆地介入了,推出了《瞧,女老板当兵来》这样的新闻照片,在军内外轰动一时。报道的主人公年仅18岁,拥有资产几十万,国外亲戚还要她出国继承巨额财产,但她却选择当兵。问她为什么?她说:“挣钱的机会很多,当兵的机会只有一次。”这句普普通通的话,震动了千万年轻人,以致于后来年轻人踊跃应征当兵,把这句话当作了口头禅。

  还有军人两地分居、军人子女上学难、军人家属下岗、就业难、军人转业、退伍安置难、士官制度改革、军事训练场地减少带来的训练难以及国防设施维护难等矛盾和问题,都是新时期军队和军人面临的新情况,军事摄影报道都没有回避,都及时地反映了,并且报道得很深入,促使许多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所以说,新时期军事新闻摄影在宣传以军事训练为中心,提高战斗力“谋打赢”的同时,视野大大拓宽了。

  二是形式的创新。在图片报道形式上,随着我国报纸传媒新闻摄影的改革发展,以及后来“读图时代”的到来,军事新闻摄影在表现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除了和各报刊共同拥有的专题报道、新闻图片专刊等报道样式以外,军事摄影报道更加注重图文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新闻图片的思想性。以《解放军报》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新闻图片刊出时注重加标题,将图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以简要的语言突出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以后,又陆续创新了加“编后”、加“画外音”、加“短评”等形式,将图片的新闻事实进一步凸现、主题思想进一步引申、拓展、深化,扩大了新闻图片的宣传效应。

  比如军报曾发表过一幅《这样午休行吗?》的问题照片,报道的是夏季午休时有些连队的战士怕放开被褥上床午睡,起床后还要叠被铺床太麻烦,就干脆趴在床头或倚在床边打个盹,根本午休不好。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战士的身体健康。战士们为什么不上床午休,原因是一些部队片面强调军容风纪和内务整洁。报纸刊出图片的同时,配发了“编者按”,呼吁关心战士身体健康;同时还配发了相关消息,介绍其他部队一些正确的做法,既提出问题,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图片报道很受部队欢迎,基层官兵称赞这样的报道“既替他们说话,又帮他们解难”。

  三是新闻摄影队伍的成熟和壮大。军事新闻摄影的发展,不仅影响舆论,还培养了一大批新闻摄影人才,建立起一支遍布全军的业务素质高、政治敏锐性强、敢打敢拼战斗力强的新闻摄影队伍,涌现出线云强、柳军、施文标、范钦尧等军事新闻摄影人才。加上军队专业摄影记者队伍,可以说,军事新闻摄影力量是强大的,摄影业务素质棒,战斗力强。

  有两个现象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一是在全国新闻摄影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摄影记者和骨干是从军队转业或退伍的。其中有不少人还成为当地乃至全国新闻摄影的“明星”。二是在历届中国新闻奖、全国新闻摄影赛事和其他类的摄影大展大赛中,不少军队作者和作品屡屡夺冠,显示了军事新闻摄影的分量和实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军事新闻摄影存在的不足。比较当前新闻摄影发展的势头,军事新闻摄影显得有些保守,无论是题材的进一步拓宽,还是摄影表现手法的大胆创新,都还有待于提高。

  军事新闻摄影如何常拍常新

  记者:如何克服军事新闻摄影中存在的问题?

  周朝荣:如何克服军事新闻照片不活、雷同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深入生活,贴近官兵。只要真正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去做,真正在新闻摄影报道中贯彻落实,存在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一贴近就活,一贴近就题材丰富,一贴近就会有千变万化的新的表现形式出现。

  记者:结合你的军事采访实践,谈谈如何做好、做深军事摄影报道并做到常拍常新?你对增强军事新闻摄影的表现力和冲击力有什么见解?

  周朝荣:作为军事新闻摄影,它的要求可能更特殊一些,有些规定和要求更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军事新闻摄影还能不能创新?根据我的实践,完全可以常拍常新。即使是要求你拍摄革命英雄主义、拍摄政治性很强的东西,也没有问题。因为全军各军兵种部队担负的使命不同,武器装备不同,训练任务和方法不同,驻守地域不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不同特色,题材丰富多彩。你只要真正深入到各部队的训练、生活第一线去,和广大官兵打成一片,新的东西、感人的题材就会扑面而来,完全可以常拍常新。

  1999年春节,我去新疆军区边防连队“红山嘴”采访,完成采访任务临别时,就碰到了一个精彩的新闻素材:边防连司务长的未婚妻搭乘飞机来看望未婚夫,由于种种原因,两位热恋中的情人只能在临时停机坪相会5分钟。这短暂的5分钟特别“探亲”,太特殊、太新鲜了。我跑了那么多部队,采访过那么多军人探亲和相亲相爱的故事,就是没听说过探亲只有5分钟。而这次深入边防连队,就让我赶上并成功地抓拍到了这一感人的瞬间,这不就是常拍常新吗!而在广阔漫长的边防线上,在全军各个军营,类似这样新颖感人的新闻故事太多了,只是因为一些新闻摄影人还没能走到那里,还没有发现罢了。

  至于表现力和冲击力问题,更需要我们到生活第一线去,贴近新闻事件的前沿抓拍。还是卡帕的那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军事题材的新闻摄影有风险性,需要摄影者的勇敢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即使不是打仗,不是真正的战场,平时的军事训练动枪动炮、抗洪抢险和救灾救难等,也存在一定的危险。但不管怎样,作为军事摄影记者,必须冲在第一线,靠前、靠前、再靠前,置身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置身危险的第一线抓拍。越是风险性较大的场合,置身现场抓拍的作品表现力和冲击力就会越强。

  记者:作为军事摄影记者,你如何关注其他领域的报道?

  周朝荣:我倒是主张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军事记者就要做好军事新闻报道工作。因为军事新闻报道本身,就有拍不完的题材。当然,如果你的精力充沛,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关注其他领域的报道。但一定不能本末倒置。至于我拍摄的《农民经商手艺高》,那是我在去部队采访途中偶然发现抓拍的。我认为军事摄影记者首先要把眼光和精力放在军事题材上,完成好本职工作。当然,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你的眼光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题材,而要广泛涉猎。有比较才能鉴别,学习研究其他领域新闻报道,对于促进军事新闻摄影业务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正是因为平时广泛涉猎,对各种新闻题材和形式的关注,才能使我们的眼光变的敏锐起来。也正因如此,当我在列车上发现这一情景时,一眼就辨别出这是一则好新闻,当即抓拍了下来。

  新闻摄影如何表现现代战争

  记者:当前,世界的总体趋势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局部战争时常爆发。你认为新闻摄影应从哪些角度表现现代战争?

  周朝荣:过去,表现战争主要是在一线,因为战争一线的搏杀最残酷、最激烈,冲击力最强,也最能感动人。现代战争和传统意义的战争大不一样,很多时候是看不到人的,也很难有壮怀激烈的感人场面出现,前方和后方很难区别。这样的战争再用传统的拍摄表现手法就难以奏效。

  我虽没有现代战争的采访拍摄实践,但我一直关注和研究近几年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的军事摄影报道。我觉得,新闻摄影表现现代战争可以从战场前线、战争效应、武器装备及杀伤力等几方面入手。

  不管过去还是将来,战场前线仍然是军事摄影报道的主要信息源。即使是未来高科技战争,不见面的大纵深战争,到了战争的中后期,较量的双方仍然要近距离接触。像伊拉克战争,前期是空袭和导弹打击,很难见到人,新闻图片只能拍摄一些轰炸和废墟的场景。到中后期,美英联军就和伊军出现接触,这时新闻图片就派上了用场。尤其是后期,美英联军占领伊拉克后,新闻摄影就可以近距离地大显身手。新华社军事摄影记者赵建伟深入伊拉克拍摄的大量现场照片,就是现代战争后期战况的生动写照。

  战争效应是新闻摄影表现现代战争的重要领域。战争效应指的是因战争爆发而带来的一系列破坏、伤亡、灾难,以及交战双方投入兵力、战场指挥、战场保障等多方面的情况。这里可拍摄的东西很多,表现的题材面也很宽。特别是非正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亡、灾难,用新闻摄影的手段进行充分的揭露,可以有效地遏制侵略者,引导舆论,号召全世界人民反对战争,进而阻止和消灭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武器装备及其杀伤力,是报道现代战争的又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是人们了解现代战争的间接直观物。现代化高科技的武器装备,以及它形成的杀伤力、破坏性,实际上就是现代战争的某种缩影。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军事摄影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一提起空袭,图片提供的多是B-52战略轰炸机、F-117隐性轰炸机、各种航空母舰和舰队编队等形象资料,以及这些现代战机、战舰等装备杀伤力的诸多数据。人们根据战场投入战机、战舰,使用炸弹的数量、型号、批次、规模等数据,自然就可以估计出战场的规模和人员的大体伤亡情况,判断出交战双方的胜负以及战争的发展和进程。

  当然,新闻摄影表现现代战争的角度还有很多,我们在今后的战争实践中还可以不断摸索和总结。

  记者:新闻摄影表现现代战争的主要手法和报道形式有哪些?

  周朝荣:表现手法,我主张传统的和现代的相结合。战争年代,摄影记者只有和前线将士一起冲锋陷阵,才能抓拍到震撼人、感染人的好作品。现在完全有条件“立体地”、全方位地表现现代战争。比如从空中拍摄、水下拍摄等,还可以借助夜视器材摄影、红外摄影、遥控摄影、无人自动摄影等高科技手段,这将极大地拓宽军事新闻摄影的表现形式。报道形式上我们可以运用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以独幅和专题的形式大量传播。同时,我们可借助现代互联网和数字影像技术,以“战场影像速递”和大纵深的专题形式,在第一时间内不间断地向全世界滚动发稿,快速、及时、形象地报道战争信息。

  表现现代战争,除了专业摄影记者这个主力外,还要广泛动员,调动广大一线作战官兵来抓拍活生生的、惨烈雄壮的战争场景。多次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有时由一线作战的官兵亲手拍摄记录战争场景,比派出专业摄影记者跟随部队要方便得多;官兵们在战斗一线拍摄的作品其现场感和冲击力也强。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便携式电脑、因特网等都派上用场,各国战地记者就是用它们在第一时间内拍摄和传发了大量的战场照片,让全世界人们几乎是和战争发展的同步了解到战局的进程和变化。而最近的美军“虐俘丑闻”照片更说明了这一点。这一爆炸性新闻,并非出自专业战地摄影记者之手,而是由美军士兵自己用数码相机拍摄、自己传播而引发的。

  记者:谈谈现代战争摄影报道给我们的启示。

  周朝荣:现代战争给军事新闻摄影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启示。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摄影报道来看,现代战争摄影报道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1.关注人类命运,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是战争新闻摄影永恒的主题。

  2.新闻摄影作为战地新闻舆论的一种(或者说“特殊武器”),可成为战争的另一种形态,为国家利益服务,参与战争过程,干预战事进展,甚至左右战局的发展。

  3.新闻摄影可以与战争同步,嵌入其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报道战事信息。

  4.新闻图像的局部真实不等于整体真实,战场新闻摄影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准确地把握和真实地反映战争全局方方面面的客观事实。

  5.战地新闻摄影受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挑战,因此,改革、深化势在必行。

  周朝荣简历:

  周朝荣,1957年生,大学文化,现为《解放军报》主任记者兼图片编辑,大校军衔,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一次;在全军、全国、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奖百余次,其中有多幅作品获特等奖和一等奖。他还发表摄影论文百余篇,其中有的文章在全军获一、二等奖,出版过《军事新闻摄影探求》《90年代优秀军事新闻摄影佳作欣赏》等多部著作和画册;曾被评为全国抗洪抢险报道优秀摄影记者,受到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通报表彰;1999年荣获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还获得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提名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来源:《中国记者》杂志2004年第八期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