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高工方兆宝成才的经历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 07:07 解放军报 | |
周亚文 饶燕文 他被“兴趣”撞了个跟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在测量界还是个新鲜事物,时任南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测绘处工程师的方兆宝迷上了它。 1993年10月底,上级安排他执行一项测量任务。正在苦思冥想的方兆宝牵肠挂肚放不下他的科研课题,跟领导请示能否换别人去。 平时,方兆宝不太“合群”,总爱埋头捣鼓仪器,搞些小发明。搞科研,对于一个营级测绘单位来说,大多数同志感到有点不现实。这次,方兆宝执行任务提出“换人”,立即引起了领导的不满。 一个星期后,干部讲评会上,领导不点名对方兆宝提出了批评。 自尊心极强的方兆宝,立即感到如芒刺背…… 一次“意外”成就一名硕士 方兆宝不得不放下那项课题,主动要求出海,执行了两年多的测量任务。 一次某岛礁测量,方兆宝发现人工散点测量数据录入速度慢、容易出错。经过2天3夜的研究,他开发出了“测量散点数据自动转换”软件,提前2天就完成了该项测量任务。 这次意外的收获,在海测船大队引起不小的轰动。大队党委此时才发现方兆宝确实是块做学问的料,要很好地保护他的科研兴趣,应该推荐他入学深造。 于是,领导主动找方兆宝谈心,方兆宝喜出望外。1996年6月,方兆宝拿到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研究生3年学习,方兆宝撰写的论文被多家核心期刊发表。这年,他魂牵梦萦的那项科研课题终于研制成功,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博士—高工—留学“三级跳” 2000年初,大队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方兆宝被任命为大队科技革新带头人。 方兆宝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犯愁了。置身测绘科技前沿,他越来越感到读硕士时学习的新知识正在落伍,有点力不从心。 大队党委鼓励方兆宝继续求学深造。时隔一年,44岁的方兆宝走进了中国矿业大学,攻读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博士。 刚进校门,喜讯接踵而来:大队党委报请基地,批准他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不久,党委再次报请舰队、海军和总部批准,让方兆宝赴香港中文大学留学一年。 方兆宝备受鼓舞,科研兴趣更加浓厚。2001年至今,他研究完善了“流形群运动目标自动识别与跟踪”课题,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气象专家几十年暴雨云团的跟踪识别难题。目前,正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方兆宝告诉笔者,毕业以后他将重返大队,为大队的海测信息化建设再立新功。编辑快语注意爱护积极的兴趣 武天敏 科研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兴趣来之不易。对于那些对工作感兴趣、愿意干、肯钻研的同志,各级领导应当很好地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多多给予他们政策上的支持、情感上的关怀、生活上的体贴,不能不闻不问漠然处之,更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事实告诉我们,兴趣也是一种资源,是在科研人员兴趣盎然的时候悉心呵护,还是等到他们兴趣索然再去“激发”?其效果大不一样。前者常常事半功倍,后者往往事倍功半。(解放军报2004年08月07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