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靠机制创新催生累累硕果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12:17 解放军报

  仅有百余人的研究所,5年来完成的科研课题,共有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4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请看来自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创新科研管理机制的报告———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靠机制创新催生累累硕果

  赵琼 本报记者 雷雨 

  坐落于京郊的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近日传来喜讯:在刚刚结束的全军科技进步奖评审中,该所有3项成果入围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成果获二等奖。至此,该所近5年完成的科研课题,已有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4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我们所有人才,有科研实力;二是说明我们的科研管理机制是科学高效的。而后者正是我们近年来下大力抓的一个重点。”该所所长朱和平、政委韩明辉如是说。在接连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对所领导的断言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驱动人才和管理“两个轮子”

  该研究所是一家具有综合科研实力的研究机构。从10年前开始,他们就一步一个脚印,实施以“筑巢引凤”为重点的人才建设工程,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攻关能力的科技拔尖人才,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梯次配备的科研人才方阵。但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和空军战略思想的转变,如何使人才优势转变为科研优势,使高学历的技术拔尖人才与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成正比,一时间成为所党委“一班人”思考的重点。

  吸收引进和培养人才只是手段,多出成果、出高质量的成果才是目的。一个时期,尽管研究所人才济济,博士、硕士多达数十名,但真正到了承担重点科研任务时,所党委还是感到人才不够;在国家、全军科技进步奖评审中,有实力获得高等级科研成果奖的课题更是凤毛麟角。

  “高素质人才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犹如一台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才能带来科研的高效率。”在研究所决策层形成这一共识后,一个向科学高效管理机制要战斗力、要高质量成果的改革拉开了帷幕。

  实现管理职能的根本转变

  这个研究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涉及学科广,专业门类多,处于空军部队信息化建设前沿,科研攻关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承担的攻关课题多达300余项。

  作为研究所领导,既不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更不能撒手不管导致情况不明。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依靠机制强化管理,把每一项科研实践活动纳入照章办事、有章可循的轨道。

  对科研实践活动依靠法规实施管理,是他们在改革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所领导带领机关10多名人员,对近年来上级下发的有关科研工作文件、法规制度和本所制定的实施细则进行梳理归类,该合并的合并,不够具体的进行细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44个质量管理文件、21个科研管理文件,并打印成册下发到每个研究室,要求科研人员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熟悉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职责、权利和有关程序。

  依靠法规实施管理带来多重效益: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科技人员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主动出击,“找米下锅”,从部队寻找攻关课题,与友邻单位共同开展协作、申报立项;各课题组负责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完成课题的紧迫感都明显增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所领导比以往“清闲”了许多:课题申报立项、攻关、评审准备等日常科研工作都严格依照程序进行,过去那种大事小事都找所领导汇报、依靠行政手段解决问题的现象逐渐销声匿迹。

  从繁杂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的所领导,更多地把精力用于服务科研,用于解决各课题组解决不了的困难。仅去年一年,9名所领导就分头深入课题组,解决了 20多个科研攻关中遇到的保障和技术难题。对此,朱所长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前我们把90%的精力用于管理,只有少量的精力能用于服务保障和自身承担的课题攻关。现在正好倒了过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所9名所领导中有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走上领导岗位前,人人都有科研成果,有的还是本学科、本专业的拔尖人才。遗憾的是走上领导岗位后,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管理,以至于很难静下心来参与具体课题的攻关。理顺科研管理机制后,原先从事科研工作的所领导再次走上科研一线,有的还担任了课题负责人。今年全所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11项成果,其中7项有所领导参与,所长朱和平,副所长陈志杰、潘健,总工沈齐等都在各自承担的课题中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几年前所党委提出的“研究所领导由事务管理型向专家学者型转变”的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构建协调高效的创新机制

  长期的科研管理实践使所党委“一班人”认识到:科研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的过程,而创新具有自主性、反复性和风险性等特点。科研管理机制只有符合创新活动的规律,这一机制才是科学合理高效的,才能成为科研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习惯性思维影响,一方面,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管理科研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各研究室各自为战、互不往来的科研模式,导致了信息不畅、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难以形成整体合力。针对科研实践中逐步显露出来的内部管理机制上的弊端,研究所把改革的触角伸向影响和制约科研创新的更深层面,在理顺内部关系、激发和保护科研人员创造精神上下功夫,先后推出了多项举措。

  课题立项,支持学科带头人自主决定,让他们有更大的发言权、决策权,形成以课题组为单元的自主管理机制;科研攻关,打破专业界限和各研究室自成一体的格局,建立以人才为核心、以完成任务为牵引的科研模式,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和信息设备的共享。与此同时,他们以行业为纽带,广泛进行对外合作,形成开放协作、强强联合的科研格局。

  在这一符合科研规律的内部机制中,管理者的职责更加明晰,作用更加突出。领导机关对课题组的管理,仅限于在几个关节点上帮助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同时积极主动地为课题组协调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某雷达工程课题,可以说是这一机制改革的成功范例。该项目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和应用前景,为空军部队装备所急需。在没有计划和经费的情况下,该所第一研究室副主任郭建明提出课题立项建议,所领导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后,筹措100余万元资金,并与中国电子集团科技公司某研究所建立协作攻关关系,全力支持工程上马。郭建明受命领衔攻关,按照新的科研管理机制,他根据课题需要,从各研究室抽调精兵强将进行攻关。在整个课题攻关过程中,所领导只协调召开了几次会议,解决了若干个关节点问题,其余工作均放手让课题组全权负责。以研究所课题组为主的军地双方先后有百余人投入这一工程建设,解决技术难点数十个,取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最终获得成功。这一成果被专家认定“具有多项重大技术创新”,它的应用将有效提高我“ 战鹰”的空中打击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发掘激励因素的不竭动力

  适应科研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科技人员的特点,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是该所科研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朱所长说这其中既有科研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受益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有关人的需求理论的启示。

  几年前,所里就依据上级规定制定了有关科研人员补助、福利标准,而且每年都要酌情往上浮动。然而事实上,其激励作用并不明显,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比如补助、福利只能上浮不能下降,个别科研人员总是左攀右比、牢骚满腹。朱所长在读研究生时曾学过赫茨伯格的需求理论。这位心理学家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需求5个层次,并提出前3个需求为较低层次的保障因素,后两个需求为较高层次的激励因素。

  身处军队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需求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其职业特点、工作性质考虑,建立以激励因素为主体的奖励机制十分必要。于是,所领导转而在加大激励机制中激励因素的比重上下功夫。他们充分尊重科研人员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为科研人员提供干事业、出成果的舞台;打破论资排辈的做法,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谁有能力谁承担课题的良好氛围;扩大奖励面,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感受到激励因素的作用。据研究所韩政委介绍,近年来,他们按照科研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国家、军队、空军的科研奖励之外,还设立了4个奖励项目:优秀项目奖,重点奖励承担重大论证课题,而没有机会获得科技进步奖的科研人员;突出贡献奖,对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科技人员,所里给予二次奖励;先进个人奖,重点奖励做了大量默默无闻工作、而无缘获奖的幕后工作者;优秀效益奖,着重奖励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有形产品和装备,产生良好军事效益、经济效益的工程技术人员。每年年终,他们都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为优秀科技工作者披红戴花,在全所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以是否有成果、有实绩作为衡量人才价值的标准,促使更多的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科研攻关上,把智慧和才华用在多出成果上,在全所形成了干事业的良好风气,“干事业就会受重用,有作为就会有地位”已成为全所科研人员的共识。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