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美国将在中欧建海外最大导弹防御基地目的有三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10:08 新京报

  美拟在中欧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防范三种袭击可能,实现全球战略体系布阵,冠以反恐之名,更借北约东扩之机,美国近来加快了对其导弹防御系统的全球布阵步伐。

  除了在阿拉斯加和加州加紧建设国内的首批反导基地、在英国和丹麦建立导弹防御预警系统外,美国7月初又与澳大利亚签署了联合研发导弹防御系统的备忘录,并计划与日本在2005财年联合进行海基反导系统的试验。

  此外,英国《卫报》7月13日曾披露,自去年年底起,美国一直在与北约成员波兰、捷克和匈牙利进行秘密谈判,讨论在中欧建立导弹防御基地的问题。如果谈判成功,美国将在中欧建立最大的海外导弹防御基地。五角大楼的一位高层官员说,可能的话,美国最早会在2006年开始动工。

  -独家访谈

  ●乔那德·波尔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法学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研究和教学。

  导弹防御是种“幻想”

  新京报:美国计划以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来维护安全,你怎么样看?

  波尔:我不认为导弹拦截系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可靠手段。拦截飞行的导弹的概念已经被现有的技术和现在可以想象的技术证明是不可靠的,它并不能阻止核战争。认为一种技术可以拦截飞行中的导弹的幻想,对世界稳定来说也是一种威胁。

  新京报:我们知道建立导弹拦截系统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带有核弹头的导弹的袭击。你刚才已经否定了导弹拦截系统在这方面的有效性,那么,你认为人类怎样才能够避免核大战呢?

  波尔:现在看来,和过去一样,防止核战争的最有效手段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相互核裁军。

  新京报:你能够详细谈谈如何依靠相互核裁军来防止核战争吗?

  波尔:好的。具体说来,作为消除核战争对世界的威胁的唯一有效途径,相互核裁军包括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止一切核扩散。特别要防止核技术和核材料落入恐怖分子的手中。

  第二阶段要做的是现有的核国家相互合作进行核裁军,并且共同合作防止任何国家、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掌握核武器。

  这不单单是关乎一些国家的国家利益的事,而且关系全世界的共同利益。防止核战争的惟一可靠办法是各国销毁所有的核武器,并合作确保任何拥有核武器的行为为非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是合作制止核扩散。

  现阶段这是一件相当紧迫的任务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各个国家必须对“国家利益”

  重新界定?

  波尔:是的。所有的核大国,包括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等等,必须懂得我们的生存利益高于任何一国的国家野心。就像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你我必须紧靠在一起,否则你我必定各自灭亡”。他的意思是,为了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合作并团结在一起。这个道理现今仍然适用。

  ●傅梦孜: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美洲研究所所长,美国问题专家。

  美在战略上压制俄罗斯

  新京报:你怎么看美国在中欧建立导弹防御基地的意图?

  傅梦孜:防备恐怖分子的袭击是目的之一,但是此外美国还有其他的考虑。美国希望利用反恐之名,行军事战略调整之实。小布什上台之后就开始了军事战略的改革,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就是其内容之一。

  “9·11”之后,美国找到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机会和借口。布什政府在“反恐”

  的大旗之下,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并在退出《反导条约》之后,将导弹防御系统作了“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划分,以推动其全球战略。

  此外,美国还很好地把握住了另一个机会,那就是今年的北约东扩。今年的北约峰会强调提升北约的整体防御能力,虽然北约国家在会上没有达成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共识,但美国抓住北约扩大的时机,通过双边谈判,有望将导弹防御的前沿推进至中东欧。

  新京报:美国的计划是否有针对俄罗斯的因素?

  傅梦孜:有。中欧三国———波兰、匈牙利和捷克,都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的行动将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今年年初的战略核武器演习,规模相当大,可见在反导问题上,美俄仍有矛盾,并未达成完全的妥协。美国的意图是掌控欧亚大陆,美国希望通过欧洲和亚太的两个战略支点来实现这一意图。通过在中欧建立导弹拦截基地,美国可以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联系,战略天平会进一步向美国倾斜。

  新京报:有种观点认为以俄现有的导弹技术,俄罗斯的导弹完全可以穿透导弹防御系统,你怎么看?

  傅梦孜:从技术上来看,导弹防御系统在现阶段对俄罗斯确实没有实质的防御作用,但美国的目的是对俄罗斯取得一种战略上和心理上的优势。导弹防御系统是一种实力和势力的象征,谁跨出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第一步,谁就占据了这种优势。并且,也不排除随着技术的进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可能会对俄罗斯的导弹起到防御作用。

  “捕鱼者说”

  在国外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美国酝酿已久。谈判公关和财政拨款之外,“捕鱼”地点也已锁定———捷克、波兰和匈牙利。

  今年初,五角大楼导弹防御局(MDA)局长罗纳德·卡迪什将军在国会听证会上首次披露了美国欲在国外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

  今年5月31日,美国负责军控和国际安全的副国务卿约翰·波尔滕在出席美国提出“反扩散倡议”一周年纪念活动时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和波兰商讨在波建立导弹拦截装置和雷达系统的事宜。”除了波兰之外,华盛顿还在和捷克、匈牙利两国就建立导弹防御体系进行谈判。

  据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军控协会的消息,五角大楼已经要求为在欧洲部署导弹拦截系统的初步研究提供适当资金。在导弹防御局一个关于2005年财政预算的讲话中,卡迪什将军说,“我们计划在2006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期间在美国国外建立第三个导弹拦截基地。”

  作为2005年财政预算的一部分,导弹防御局要求投入近3500万美元用于“在国外建立第三个地下导弹拦截基地的长期性建设活动”。

  五角大楼的官员对波兰南部山区进行了踩点勘察,认为那里可以建立2—3个预警雷达站,美波双方还在讨论建立导弹拦截站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捷克的部分高级官员也证实,与美国的谈判正在进行中,主要内容是讨论在捷克境内建立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预警雷达站。

  拟议中的预警雷达站和导弹拦截站占地范围很大,美国提出,这些反导设施应被视为不受波兰、捷克管辖的美国飞地,由美国完全控制。受此因素影响,美国与波、捷的有关谈判都还在试探阶段。

  三条“大鱼”

  美国在中欧的行动是为了抓三条大鱼,也就是实现三个重要目的:

  1拦截从中东射向欧洲的导弹

  建在阿拉斯加和加州的导弹拦截基地的主要任务是防备朝鲜对美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而计划设在欧洲的基地则是为了拦截来自中东的导弹,包括伊朗和叙利亚。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把伊朗和叙利亚视为威胁。虽然伊朗否认它正在发展远程导弹和核武器,但美国官员说:“被布什总统称为‘邪恶轴心’国家之一的伊朗,现在可能正在发展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这在将来可能会对美国及欧洲盟国构成威胁。”美国官员说他们同样对叙利亚发展导弹的野心和恐怖分子将来掌握远程导弹的可能性表示担忧。

  消除美国的盟友的疑虑和实践布什总统所作出的“美国防御力量不仅仅保护美国”的声明,是促使美国考虑在欧洲建立导弹防御基地的重要因素。

  2防备来自中东的远程导弹对美国本土的袭击

  美国欲在大西洋的东海岸建立导弹防御基地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现在正在建设的两个导弹防御基地的地理位置限制了它们有效地防备发射自中东的远程弹道导弹对美国东海岸的袭击。

  今夏,五角大楼会在阿拉斯加和加州装备导弹拦截装置,到2005年底将有约20个这种装置被投入现役。但这些装备是作为一个整体防备来自朝鲜的导弹袭击,而对来自相反方向的导弹袭击却几乎无能为力。

  3防备俄罗斯的“潜在威胁”

  许多人认为在波兰建设导弹防御系统从长期来看主要是防备俄罗斯。这种看法在波兰政府的思想中有所体现。有人认为,俄罗斯在历史上的扩张和前苏联对中东欧国家的大国沙文主义控制,至今仍令中东欧国家心有余悸,因而这些小国努力减小俄武装力量对他们可能造成的威胁,而导弹防御系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各方说法

  波兰:热衷但多疑

  波兰官员明确表示,波兰对参与这一旨在保护美国及其盟国不受远程导弹袭击的计划很有兴趣。一位在华沙的西欧外交官也说:“波兰人对导弹拦截设施相当感兴趣。他们希望在波兰的领土上有美国军事力量的实质存在。他们不会付出任何东西,导弹防御系统完全是美国提供的设施。”

  但波兰对这个导弹防御计划仍存有顾虑。波兰外交部发言人说,“在波兰等待美国的计划的同时,波兰也坚持波兰的参与需要和莫斯科的意见保持一致,以免造成地区军事紧张。”

  捷克:政府热民众冷

  捷克政府对美捷谈判很积极,但捷克的民众对该计划却不十分“感冒”。捷克媒体对所谓“外国入侵者”

  进行了讨论:由于前苏联曾在捷克拥有基地,因此许多捷克人把任何企图在捷克建立军事基地的行为都视为侵害捷克国家主权、为实现本国控制世界的计划而利用捷克,并奴役捷克人民的行为。因此捷克人十分不情愿让美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建导弹防御基地。

  俄罗斯:密切关注

  因为建在欧洲的导弹拦截基地很可能十分接近俄罗斯的边界,并有可能由此增大对抗的可能性,因此俄罗斯对美国的计划,特别是导弹拦截基地的位置表示关注。目前,美国并不想惹怒俄罗斯,因此有关谈判一直低调、秘密进行。

  本版撰文可恒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