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国到强军 中国对外军购回顾与展望(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 14:59 千龙新闻网 | |
2003年10月,一则新闻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其大意为中国呼吁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此后不久,国内某杂志上又透露了法国斯奈克码公司称正在努力与中国达成购买M88-2型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等军备意向的消息。这些信息很巧合的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因此而产生一些联想,并回忆起几十年前的那段时光。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从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这是奠定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坚实基础。但是建立起坚实长城的过程是曲折复杂的,仅凭中国自身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国的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国家政策的变化历程,也能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建国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从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出一个结论:必须拥有一个完整的国防工业。这对总体而言还处于农业国家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异常艰巨的目标。航空、机械、冶炼、材料、电子……军事工业是工业科技的精华所在,那么,如何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呢?中国选择了苏联。无论现在我们如何评价中苏关系,有一点却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那些日子里,苏联帮了中国的大忙。凭借苏联的力量,中国建立起了一整套工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从地面武器到飞机到军舰,从小到一颗子弹到大至一艘军舰,中国几乎每种武器都以苏联武器为蓝本,进行仿制并加以改进,成为自己的制式武器。 与苏联的蜜月并未维持很长时间,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上的人们就已经以各种心态看着社会主义的两个大国争吵不休了。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撕毁了一切援助合同,撤走了在中国的专家,这几乎使中国的国防工业陷于瘫痪。如今我们无法详尽的解释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或许更加复杂。总之,从60年代开始,中国就几乎再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艰难地发展自己的国防(不过有一点很奇怪:虽然中苏关系破裂,但是苏联人还是在60年代向中国提供了最先进的米格-21型战斗机的实机和部分图纸)。此后,虽然中国以倾国之力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和弹道导弹,但是其常规军事工业却一直裹足不前,总体科技水平停留在5、60年代的水准,当然这其中有很大部分因素是因为中国内部政治环境的影响,但根本还是在于无力大规模开展国防科技的研究。 当文革结束后,中国第二代领导人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远期目标,其中包括军事现代化。1979年中越边境爆发中国自卫反击战,此后在南海诸岛也与越南因领土问题发生小规模冲突,这些小规模战争使得中国军队充分体会到武器建设和军事理论建设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脱节;此外,自60年代起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始终对中国北方形成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中国将如何选择?答案并不需要中国自己来找,中苏破裂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所乐意看到的。同中国一样,他们也在西欧广袤的边境线上面临着苏联强大军事力量的压力,如果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来分担这种压力,自然是他们不会反对的。 自中美于1979年正式建交起,中国与西方迅速进入了一段新的“蜜月”期。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大量西方的资金、科技进入中国,中国的国防工业和中国军队也随之成为巨大的受益者。在与中国的军事交往中,美国和法国是两个较为热切的主顾。美国向中国提供一些技术主要出于共同牵制苏联的战略需求,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美国在此方面始终显得谨慎小心。不过在蜜月期美国确实提供了不少东西,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安装了先进发动机的“黑鹰”直升机和“和平典范”计划。中国共从美国购买了26架性能优良的“黑鹰”直升机,这种通用直升机在美国各军种广为装备,拥有良好的高原性能,正好弥补了中国陆军航空兵在使用需求上的空白。这些直升机近20年来频频出动,在高原补给、西藏救援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美国始终没有中断对这些直升机的技术支持)。而“和平典范”计划在技术上则更进一步,中美两国计划在中国的55架歼-8II型战斗机上进行现代化改装,包括安装现代化的雷达、火控系统、标准数据总线等设备,使之具备现代化战斗机的作战能力,中国方面提供了两架原型机远赴美国进行改装。 而法国的合作则在更加广泛的范围里进行。法国人和中国人并没有太多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对法国来说中国是一个充满了商机的市场--尤其是当戴高乐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国防政策后。当美国人还在因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信念而踌躇不前的时候,法国人很快的拿出了自己最好的东西:“超黄蜂”直升机、“超美洲豹”直升机、“海豚”多用途直升机、SA。342“小羚羊”武装直升机、“海响尾蛇”舰空导弹、舰艇火控系统……甚至80年代传说法国将给中国提供最先进的“幻影”2000战斗机,这甚至使得台湾在研制IDF“经国”式战斗机的时候将“幻影”2000列为了头号目标。中国与法国的关系一度曾经走的如此之近,以至于中国的陆军航空兵几乎是由法国直升机构成了作战的中坚力量。然而法国不是一个大国,它的军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只能在美国、苏联的夹缝中生存,因此当台湾提出购买幻影战斗机和隐身护卫舰后,法国人最终选择了利益,也暂时葬送了同中国大陆进一步军事合作的前景。 80年代的蜜月在非常广泛的领域进行,除了美国、法国外,中国还从意大利得到了鱼雷、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从英国获得了战斗机火控系统;甚至从以色列得到了大量先进的怪蛇-3全向攻击空空导弹。这一切在或明或暗中进行,并最终影响了中国军工企业发展的观念和标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军工企业步入正轨,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科研之路,这些舶来品无疑给了在文革中遭受重创的军工企业莫大的帮助。 然而国际形势变幻莫测,1989年后中国与西方的亲密关系嘎然而止,恰似30年前那一幕重新上演,蜜月霎时间降温至冰点以下。更加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庞大的苏联在一夜间灰飞烟灭,昔日的敌人和北方的压力也随之烟消云散。海湾战争的结果刺激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科技给战争带来的力量让每个人都为之惊诧,这其中自然包括了中国。这种惊诧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中国急于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当自己的军工系统再次受到打击后。这一次,历史的车轮再次转了回来,疲惫而又虚弱的俄罗斯再次向中国敞开了大门。成熟的中国第三代领导人这次没有着急,通过漫长而艰苦的谈判,中国终于从俄罗斯引进了SU-27战斗机及其生产线,从此以后便是一系列的军购与合作。 纵观建国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军购情况,可以发现中国已经从当初的军购以保国发展到现在的军购以强军,军购的目的也更多的在于获得技术而不是直接获得产品。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格局逐渐改变,多极化代替了单极化,中国作为世界格局中越来越强有力的一颗棋子,其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地产生微妙的变化。今天世界上没有谁能简单的拒绝中国,而传统的西方国家也无法无条件的完全接受中国,中国比以前更加深入国际社会,但依然被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视为“外人”。从历年来的航展、武器展上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尤其是军用技术。近年来西方世界内部的矛盾,尤其是美国与欧洲的矛盾不断加深,而俄罗斯和中国各自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西欧国家与美国之间周旋,双方都有需要中国的地方,这就给中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会,恰似当年西方需要借中国来压制苏联一般。 因此,此次中国重提取消军售禁令和法国提出让中国购买发动机、导弹,虽然令人惊讶,但也在情理之中。不难想象,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而美国做为世界的单独一级越来越强大的大背景下,中国与欧洲的合作会在方方面面加强,以求共同制约美国在全世界的扩张。至于欧洲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取消对华军售禁令、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将如何发展,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