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观念历史悠久 孙中山率先提出“和平统一”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 11:07 中新社网站 | |
中国统一观念历史悠久,深入人心。古代中国大一统思想始于春秋。 《公羊传》隐公一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汉书•王阳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春秋时人萌生大一统观念,仰慕三代,想必是当时诸侯纷争,战祸连绵,所谓“春秋无义战”是也。国家分裂带来战争,战祸带来苦难,仁人志士有感于此,故创大一统学说。 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正如孙中山所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统一国家是大有作为者要务。在南北战争时期,力图统一美国的林肯,在中国比比皆是。秦汉以后历代开国君主无不如此。 《史记•高祖本纪》:“天子以四海为家。”说明汉高祖有统一全国之雄心。曹操《龟雉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北征乌桓之豪情。《元史•刘整传》载刘力劝元世祖统一国家:“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阐明帝王要有一统天下之壮志。《清圣祖实录》载康熙语:“死生常理,朕所不逮,唯是天下大权,当归于一。”他更把国家统一置于个人生死之上。 巩固的统一观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温家宝总理哈佛演讲提到巴比仑、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文明,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异族入侵、内部动乱等因素,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其它文明,唯有中华文明历尽沧桑,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完整延续。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宋辽金元等时期,国家陷入严重分裂,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是牢牢地印在中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许多破坏的力量。”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观念虽根深蒂固,但却没有“和平统一”的主张。“和平统一”是孙中山首先提出的。辛亥革命后,他继续致力中国统一,但由于中国各地军阀混战,国民政府处于下风,他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无法实现,后来广州国民政府所不得不北伐。 但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避免走历史老路,有可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故具有历史意义。但也不能排除非和平方式统一国家。 来源:转摘自香港《文汇报》作者:宋小庄(原题《中国历史上统一观的特点》) 相关专题:海峡两岸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