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军事评论:兵员动员时代呼唤“对口”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2月27日 00:26

  谭金龙陈龙

  兵役机关把掌握军地通用技术的青年征入部队,部队对口使用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兵,人武部门再把退役的专业技术兵储备起来,服预备役,定期复训,以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兵员动员的需要。这是西南战区近10年来在兵员动员建设中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最近,笔者对该战区后备兵员的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预备役专业技术兵中退伍军人占89%以上,预备役部队专业技术兵对口率达到了75%———

  对口征———升华可能战力的“孵化器”

  西南战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参军青年的文化、身体等情况与全国其它区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兵征集工作如何与提高部队兵员质量和战时兵员动员建设相结合,以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兵员动员和部队科技强军战略的需要,是该战区各级兵役机关几年前一直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那是在预备役部队组建初期,西南战区根据军委和总部的要求,组建通信、防化、工兵等预备役部队。各地兵役机关将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退伍军人和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人员编入预备役部队,但在预编兵员时遇到了困难,预编士兵中专业技术对口率竟然达不到30%,离形成战斗力的标准差距很大,导致组建的预备役专业技术部队短时间内很难形成战斗力。这件事对战区兵役机关触动很大。于是,他们对地方人员素质状况和兵员预编工作开展了调查,跟踪查访了军地通用技术人员培养、使用的路子,初步产生了利用部队这个大熔炉培养预备役部队预编兵员的想法。这个想法的产生,在当时仅仅是一种直觉,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1994年战区兵役机关在检查考核预备役部队训练情况时,看到退伍军人表现出良好的军政素质,便萌生了征集、使用、储备一条龙的兵员动员思路,并在工作中进行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于是战区兵役机关向各级兵役机关提出了对口征集军地通用技术兵的意见,要求在平时就要做好准备,开展预征对象登记,把适龄青年中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确定为预征对象,优先征入部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假如地方没有足量的掌握军地通用专业技术知识的适龄青年可供征召,提高征兵工作的专业对口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也正因如此,对口征集新兵工作的起步阶段由于地方的职业教育刚启动不久,掌握军地通用技术的青年少,参军热情不高,导致兵役机关投入精力大而成效不明显。

  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进步,对口征兵具有了越来越好的社会大环境。笔者在西南有关教育部门了解到,西南地区1990年有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0多所,至1999年已发展到800多所,在校生达到10多万人;1992年有普通高中7500多所,至1999年已发展到1万多所,在校生达60多万人。笔者在成都市人才就业市场调查时,某股份制企业人事部经理刘渝谈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一个共性问题,当年毕业不能就业的学生占了三成左右,如果把他们征入部队锻炼,对将来的就业和健康成长会有较大的益处。四川省某市教育局王局长告诉笔者,该市总人口110多万,近年来已设立计算机、驾驶、通信、卫生、烹饪等专业技术学校19所,去年毕业学生约2500人(男性占63%),给部队对口征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是认识并牢牢抓住了上述各点,近年来,该战区兵役机关不断扩大对口征集兵种的范围,大大提高了征兵工作的专业对口率。据不完全统计,该战区1994年征集的新兵中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仅占9%,至2000年已达到了37%。

  开展对口征兵,首先受益的是部队。对此云南省军区军务部门的同志感受颇深。据他们介绍,1998年《兵役法》修改后,义务兵服役期的缩短,使该省军区大部分驾驶员退出现役,近60%的车辆将无人驾驶。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充分利用平时预征对象登记的成果,在全省范围内选征了85名符合参军条件的驾驶员,经过新兵连训练和军用驾驶技术短期培训,分配到边防部队和军分区,有83人当年上半年就走上了驾驶岗位,成了驾驶队伍的骨干力量。这件事使该省军区尝到了甜头,他们在总结对口征集驾驶员经验的同时,对去年冬季部队需要的通信、卫生、驾驶、修理等专业技术新兵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满足了来滇接兵的军兵种部队的需要。对口用———生成现实战力的“催化剂”

  过去,部队的专业技术兵都是自己培训,自己使用。每年举办的培训班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低、耗费大、时间长。在当时,一名驾驶员首先要进行8个月的集中培训,再经过一年多的实习,才能单独驾驶车辆。卫生、通信、炊事、电工、文体骨干等人员的培训也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让部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制约了部队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减少技术兵的培训环节,缩短培训时间,使新兵尽快形成战斗力,成为西南战区各部队首长机关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但由于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制约,这一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西南地区各地兵役机关对口征兵的做法和各部队对口使用新兵的良好愿望,使战区各部队多年挠头的问题迎刃而解。

  近年来,从西南地区征集的新兵成了部队建设的“富矿”,征集到本战区部队服役的新兵中,职业中专、技校、职高生将近占40%,去年有近2000名高等专科大学毕业生和2400多名在校生自愿到部队当兵尽义务。今年1月15日,笔者在驻川某团调研时,该团王副团长说:“今年新战士有20%在家学过开车,运输股点了几个试车,技术还真不赖。团里准备新兵训练结束后再进行短期培训,就直接带车上岗。”驻滇某团接收的188名新兵中,在家有一技之长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有82人,既有懂计算机、电器维修的,又有会砖工、焊工、钳工的,不用“招兵买马”就能开一家小工厂。驻川某装甲部队接兵时,接回20多个“网虫”,个个网上功夫过硬,有几个还能编程序,乐坏了机关的张管理员,他高兴地告诉我们,“这回可真来了‘电’,机关再不用派人学计算机了。”

  大批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适龄青年走进军营,给西南战区的部队建设增添了活力,为部队战斗力的尽快形成创造了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西南战区各部队由于新兵素质的提高,减少炊事、放映、电器修理等专业技术培训班700多个,减少培训人员4000多人;卫生、驾驶、修理工等人员培训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减少4个月至20天左右不等,部队建设受益颇多。云南边防某连连长唐风告诉笔者,过去,连队开训后,每年都要选派10多名战士参加上级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为能参加培训,有的战士想出了一些“歪点子”,给连队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近年来,分来的新兵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多,连队没再派战士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把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战士分配在相应的岗位上即能满足连队建设的需要。

  西南战区某装甲部队对口使用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兵已形成制度。每年新兵到部队后,他们都要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到新兵连进行深入调查,把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兵作为部队建设的“宝贝”分类存档,待新兵训练结束后根据机关和基层连队的需要统一分配。近年来,该部队的打字员、电工、等级厨师、文体骨干等都是从新兵中直接挑选的,近两年没再组织类似的培训,节约了大量经费,使战斗力的生成驶入了快车道。

  目前,对口使用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兵,已成为西南战区各部队的普遍做法。去年,该战区各部队评出的科技练兵尖子、岗位练兵能手中有50%以上的战士在参军前就掌握了一至二门专业技术。笔者在部队调查时看到,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士兵为自己能在科技练兵的舞台上施展才华,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也为部队的科技练兵活动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对口储———蓄养潜在战力的“根据地”

  兵役机关的对口征和部队的对口用,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省军区系统兵员储备的数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该战区预备役兵种部队、民兵应急分队、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编组的兵员,主要是部队退役的专业技术兵。

  为使兵员储备适应战时补充、组建、扩建部队的需要,该战区把兵员储备与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的建设结合起来,对过去建立的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储备区和兵员补充区进行了调整,撤销了一些不适应战时动员需要的技术兵储备区,新建了空军、二炮等专业技术较复杂、短时间难以培训、地方无通用专业替代的技术兵储备区,注意处理了合成储备兵员与地区兵员来源、对口征集新兵与使用和储备兵员的关系,使技术兵与普通兵、专业技术复杂兵员与一般技术兵员结构趋于合理,基本与现役部队需要相“匹配”。

  在贵州地炮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储备区,笔者看到一卷卷分年度和专业有序存放的退伍军人档案,人武部罗部长告诉笔者,每年老兵复退期间,人武部都要组织人员接待退伍老兵,查阅部队退回的档案资料,进行服预备役登记。对有专业技术的退伍兵统一登记技术编码,分类储备;对退伍后未到人武部报到的退伍兵登门查找,落实服预备役工作。为了准确掌握服预备役的退伍军人情况,他们每年组织人员核对,发现政治上有问题、超出服役年龄和身体条件不合格的人员及时注销,保证了对口储备工作的落实。

  对退伍军人定期复训和点验,让他们“回炉”“充电”,是保持战斗力的重要环节。每年,该战区都分期分批安排服预备役的技术兵复训,以保持和提高其军事素质。对省军区系统无法组织复训的地地导弹、地空导弹、航空专业等技术兵,他们采取与现役部队挂钩训练的方法进行。为了提高首批征召对象快速动员的能力,各省军区系统建立了预备役退伍军人定期点验制度。去年6月,笔者在四川省眉山县目睹了预备役退伍军人快速动员集结点验的情况,眉山县人武部在受领200名预备役退伍军人快速动员征召任务后,迅速向有关企业、乡镇发出征召预备役退伍军人通知书200多份,在2天时间内有205名退伍军人到指定地点报到,展示了良好的快速动员能力。“三对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南战区对口征、对口用、对口储的成功实践,为平时兵员动员建设探明了路子,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征接双方同频共振,才能保障平时兵员动员建设的健康发展。在与兵役机关和接兵部队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对口征、用、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一条索链上三个关键的环,只有政府兵役机关对口征、部队对口用、省军区系统对口储,才能使战时兵员动员得到真正落实。因而每年征兵期间,各级政府兵役机关要着眼部队需要,制定技术兵对口征的方案,主动与接兵部队联系,共同商定接兵区域,尽可能把军兵种部队划分到技术兵储备区和战时兵员补充区接兵。各部队则要把对口接与对口用作为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一环,让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战士在军营施展才华。只有这样,才能使兵员动员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树立“大动员”观念,才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做好兵员动员工作。随着高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战时兵员动员的范围进一步拓宽。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应牢固树立党政军民齐抓共建的“大动员”观念。尤其是对专业技术兵员的征接储用,由于他们是军地双方平时和战时都要依托的骨干力量,因而对他们的组织使用,更要从相互兼顾,相得益彰的角度出发,力争做到顾全大局而又不失局部。

  ———立足长远积累,战时才能动员高素质的兵员。高技术战争对兵员动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兵员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只有注重从平时的训、用、储工作抓起才行。因而各级兵役机关平时一定要坚持对口征、对口储,使后备兵员的结构明显改善,缩短兵员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时间,为赢得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国防报》2001年2月26日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